首页 > 县市区  > 新邵
新邵县陈家坊镇 春耕画卷别样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石颂军 彭德新 郭莹)正值春耕时分,4月16日,笔者走进在新邵县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陈家坊镇,只见处处是生动鲜活的“农耕图”,而那一件件“新鲜事”更被人们编成了打油诗:“农村春耕新事多,猪牛人粪用车拖;穿着鞋袜种良田,铁牛田里唱欢歌;网上备耕寻市场,充电求知忙学做;绿色低碳成时尚,农民心里乐呵呵!”

农民种地不下田

过去一到春耕,陈家坊镇藕塘村农民宁满根就犯愁: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他和老伴,农忙时节累得直不起腰。而今年,他乐呵呵地在田埂上抽着烟,指着眼前的耕田机说,这是去年靠农机具补贴政策买的大型耕田机,才花了4万多元,还配备了插秧机、播种器,整地、播种、插秧一条龙,“今年自家种了400亩水稻,不但自己种田不用愁了,还可以帮别人家耕地插秧挣些现钱,非常划算!”

为了解放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今年陈家坊镇党委、政府大胆试吃“螃蟹”,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投入资金重点扶持一批农机,种田大户引进自动播种育秧生产线,插秧机和水稻联合收割机等。在塘隆村,县人大代表、流转土地4500亩的种田大户周辉耀建起了该镇第一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基地。

这个新生事物刚在陈家坊农村面世,就受到了热烈追捧。农民们精明地计算过:种水稻交给农机大户代理播种、育秧、插秧,每亩要比传统种法节约成本近80元,而且自己脚不沾泥不流汗,自家的田就插完了,怎么算都划算!

目前,陈家坊镇26个种田大户已计划继续加大投入,建立起全镇性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一条龙服务组织。届时,农民只要打个电话预订种什么、种多少,交好定金即可,播种、育秧、插秧、施肥、病虫防治、收割全由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公司负责。

庄稼施肥靠处方

“过去只听说过人看病要开处方,想不到现在种地也要拿处方。”陈家坊镇黄家桥村村民黄中武去年第一次接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还心存疑虑。如今他已成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户,并且对这项新技术着了迷,逢人就宣传:“去年我家种的100亩优质西瓜按着‘处方’缺啥补啥,每亩节约肥料成本100多块,亩产增产800多公斤!”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近年来,陈家坊镇党委、政府、人大把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作为改善土壤养分、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通过确立样板点、示范户的形式,大力推广农作物种植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新兴实用技术,既杜绝了过去农民给庄稼乱施“冤枉肥”的现象,减少了投资成本,又使农田亩产量有了明显增长。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镇农业部门培训农民1.2万余人次,为当地群众开出水稻、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测土配方近百条,推广面积近4万亩。仅仅这一项技术,一年至少可为当地农民节支增收320万元。

网上备耕寻市场

“手机传信息,网上找商机。”今年春耕种什么?陈家坊农民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找到了答案。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该镇农民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市场瞬息万变,令人难以把握。当他们为种什么而困惑时,一部分聪明的农民从互联网上找商机,了解市场动态,为春耕导航引路。

“莲藕好销价格也高,今年我们就种它!”4月初,陈家坊镇田里村农民、“德源生态农业园”园主石炜一头扎进网吧,忙着寻找有关俏销品种的信息,在网上备起了春耕。如今,在陈家坊农村,网上学技术、键盘敲市场的农民已有上千人。

网上销售迅速兴起,成为销售农产品的重要渠道。富阳村的孙斌是陈家坊镇网上销售花木的第一人。2013年,30岁的他认准网络销售花木是条致富好门路,用6000多元积蓄买了一台电脑,并报名参加电脑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他在富阳村租地100亩办起富阳花木培植场,并守在电脑前,学花木种植技术、探市场行情、发销售信息,用键盘敲开了花木市场。“现在一年下来,可净赚20多万元,销售量的70%以上是靠网络销售!”

作者:石颂军 彭德新 郭莹编辑:刘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