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邵阳
武冈机场建设系列报道之鏖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罗家岭曾是一个名不见真传的小山沟,多石、少田土,湾头桥镇六岭村村民一年四季耕作其间。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邵阳武冈机场填方边坡。动工之初,因为是“最高填方区”,建设环境复杂,成为工程施工最大难点之一。业内人士称罗家岭斜坡填方工程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机场建设协调指挥部办公室工程部部长毛政春对罗家岭边坡施工过程记忆犹新:“部分区域为40多米高的垂直悬崖,而且坡脚为漏斗型软地基。在施工时,不得不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多次优化与修改。”5月16日,施工单位北京蓝天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欧阳劼接受采访时介绍,罗家岭最大填筑高度为63.7米,高填方边坡区原地面坡度大,地基以风化石为主,顺坡填筑如控制不当,易引起坡面变形和滑移失稳,甚至引起大面积滑坡。罗家岭施工环境之复杂、施工难度之大、工期之紧,对工程人员来说充满挑战。

为保证此重点部位的顺利施工,机场建设协调指挥部指挥长王长忠、机场建设协调指挥部副指挥长刘贻银等领导多次现场督导。机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金松带领工程部每天现场监督和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北京蓝天公司武冈机场项目部还为此单独成立了专项施工队。该专项施工队选择的是年青力壮的司机和状况非常好的车辆设备,编制了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以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

罗家岭是断崖式边坡,下面是村庄,不方便爆破修建便道,所以刚开始施工时的便道为单车道。为了保障工期,施工队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在半山腰位置采取爆破措施,将施工便道拓宽为双向车道。为了保证便道畅通,每天中午、傍晚专门安排1台挖机和1台压路机对便道进行维护。

要确保工期,夜间加班施工是必不可少的。那个时候8盏泛光照明灯把这里照得如同白昼。可是机械声又会影响村民休息。于是,机场建设指挥部与施工单位主动上门与附近村民进行沟通,好在村民非常理解并支持施工。

最艰难的是雨雪期施工。一份材料显示,尽管便道成“之字形”,由于路面湿滑,加之路面为工地石料铺筑,运输车辆损耗特别大,每台每月换轮胎费用就高达2万多元。

赶进度却不能忽视质量。因为坡脚漏斗型地基,施工队在填方作业时采取分层进行摊铺,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1米,然后由专人专门负责晚间冲碾作业。每层冲击碾压工作完成后,由第三方检测单位加班检测,监理单位旁站监督将检测结果分析整理,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层填筑。对冲击碾压边角及转弯区域和填方搭接区域进行强夯补强作业,以达到设计标准。他们在罗家岭高填方区域埋设了多个沉降观测点,实时掌握沉降数据并作好记录。施工单位交叉施工,运输车辆少拉慢跑,每天对车辆进行检修,在每级马道位置挖缓冲沟,设置安全护栏防止填筑滚石,整个施工过程中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

经过10个来月的艰苦作战,罗家岭边坡工程竣工。工程验收与民航行业验收结果表明,罗家岭边坡工程设计方案经过修改优化后,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稳定性能可靠。(记者 曾炜)

作者:曾炜编辑:罗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