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邵阳武冈机场航站楼。申兴刚 摄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曾炜 罗玉莹)2017年6月28日,注定是个永载邵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一架波音737-800飞机从刚刚建成的邵阳武冈机场腾空而起,载着830万邵阳人民的梦想飞上蓝天。
邵阳武冈机场的投入使用,是古城邵阳与万里长空一次非同寻常的“亲密接触”,是邵阳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二中心一枢纽”战略一次重大的成功实践,标志着邵阳从此迈入“航空时代”。
“公路是羊肠,铁路是盲肠。”这曾经是邵阳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而如今,曾经区位落后的邵阳不仅拥有了高铁和高速,更令人惊叹的是,“航空时代”的到来,再一次改写了邵阳区位。
从此,邵阳发展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迎来一轮新的机遇,开启一段新的征程!
四年筹谋 落定荷塘
邵阳,作为湘中重镇,素有“上控云贵、下制长衡”的良好区位。然而,时过境迁,加之外部因素的变化,邵阳多次错过发展机遇,慢慢地交通落伍了,特别是邵阳西部地区除了邵怀高速、洞新高速和部分国、省道过境外,无铁路,无水运,无航运,进出就近机场的车程大多在三个小时以上。
交通滞后成为影响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新邵是全国的“龙牙百合之乡”,邵阳县是“中国茶油之都”,绥宁是“竹子之乡”,武冈是“铜鹅之乡”“中国卤菜之都”,洞口是“蜜橘之乡”,隆回是“金银花之乡”,城步是“奶牛之乡”,新宁是国家四大脐橙基地之一……邵阳市域的优势、特色产业,由于受到交通条件制约,一直无法做大做强。
邵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西部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新宁崀山、城步南山、武冈云山、隆回花瑶、绥宁黄桑为主体的旅游资源格局。如今的新宁崀山,已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但从长沙开车到崀山需要4.5小时,从邵阳市区出发也需2.5小时,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崀山发展的“硬伤”。
瓶颈!瓶颈!改善区位成为邵阳最强呼声!
早在“十二五”之前,省委、省政府便提出了“北有张家界,南有崀山”的旅游总体发展思路。
2008年,《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发布,邵阳成为全省唯一可以布局两个民用支线机场的市州。这一利好消息点燃了邵阳人民对机场期盼的热情!
2008年11月、2009年2月,邵阳先后向省委、省政府递交了修建机场的报告。2009年7月,市委、市政府向国家发改委作了专题汇报。
邵阳对机场建设渴盼的热情,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认可与鼓励。随后,我市专门成立了机场铁路办。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省里确定“十二五”期间邵阳只能报建一个机场,给我市希望将武冈、邵东两个机场建设同时纳入省“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带来了挑战与考验。
2010年11月23日上午、下午、晚上,邵阳机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连续围绕先报建哪个机场展开专题讨论,最终确定武冈机场作为“十二五”规划报建机场。
此时已是国家民航“十二五”规划通道即将关闭的最后关头。值得庆幸的是,在全市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下,邵阳终于没有错过这一次历史性机遇——国家民航局原则上同意保持邵阳两个机场进入规划笼子,“十二五”期间率先建设武冈机场,再根据发展需要建设邵东机场。
2011年4月,武冈机场顺利进入国家民航“十二五”新建机场规划,并排在了全省新建机场计划的前列。
在确定建设武冈机场之前,该机场的选址工作一直在马不停蹄地进行着。
2009年4月,武冈市湾头桥境内的石覃、付家、双合村一带以及双牌乡米山、头堂乡托坪大垅,成为相关部门与专家踏勘后初步设想作为机场场址的三套方案。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市积极开展了场址普选等基础工作,收集了10万余字的基础资料,根据地形、地质等因素,在六个适合建设机场的普选场址中,最后选定了荷塘、东元、大甸三个场址。随后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对三个场址进行勘察、对无线电进行监测,为机场最终选址提供了全面、科学的依据。
2011年1月18日、19日,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在武冈主持召开《武冈机场选址报告》初步评审会。这时,距离春节不到一个月,前来现场踏勘的专家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时值寒冬,大雪纷飞,村民们自发组织扫雪铲冰,为专家上山清除障碍,并送去热气腾腾的茶水。
2011年9月29日,国家民航局对武冈机场选址进行评审。11月21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下发《关于湖南武冈民用机场选址报告的评审报告》,推荐头堂乡荷塘村场址为武冈民用机场场址。
随后,国家民航总局对武冈机场场址的选定进行了批复,武冈机场建设进入预可研阶段。
我市在机场场址评审阶段,委托设计单位基本完成了《湖南武冈民用机场选址报告》及《武冈机场飞行程序选址设计报告》等相关资料。这为武冈机场评审赢得了宝贵时间。
2012年1月13日,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省发改委很快组织专家完成了项目预可研初步评审。几个月后,国家民航局完成了武冈机场项目预可研评审。
从项目提出到落定荷塘村,历经四年多的努力,邵阳武冈机场终于完成了机场建设最为关键的一步——机场选定。
筚路蓝缕 玉汝于成
2017年5月18日,艳阳普照,航拍下的邵阳武冈机场坐拥群山,天蓝色的航站楼,2公里多长的跑道,矗立的塔台,宽阔的站坪,井然有序。
这里是武冈市区正北方向距城区直线距离9公里,一个曾山头林立、少树多石的小山村——荷塘村。没有人曾想到,会有飞机从这个穷乡僻壤飞向发达繁荣的大都市。
2013年12月28日,邵阳武冈机场试验段工程举行开工仪式,拉开了机场大建设的序幕。
邵阳武冈机场海拔高度460米,是我省目前海拔高度最高的一座机场。机场场址地形、地质结构复杂,整个机场土石方总量1500万立方米,其中90%为石方。修建机场的过程中,共削平了37个山头,处理填埋了大小溶洞11个。由于机场地处高势,高填方区、边坡施工难度大。罗家岭填方区是该项目高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边坡,填方高度达63米,长400多米,共6级马道,边坡面积近2万平方米,填土方40多万立方米……这一系列数字足以说明工程量之大,难度、复杂与不可预知性可想而知。一位施工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在土石方施工高峰期,一天最高爆炸炸药70多吨,平均每天在工地要爆炸40多吨炸药。”
事实上,为了确保罗家岭边坡工程质量,武冈机场建设指挥部组织相关专家、施工单位经过多次现场勘查,五次修改、优化施工设计方案。
对建设者们而言,这里其实就是一个战场。他们不仅要战胜自己,还要用智慧去克服各种困难、化解各类矛盾。但他们丝毫没有退却,不忘初心、迎难而上。
机场建设的战斗,其实早在开建以前就已打响。与所有大型工程一样,机场建设首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征地拆迁。在征地拆迁问题上,机场建设协调指挥部没有当“甩手掌柜”,而是成立了征拆部,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指挥部相关责任的考核范畴。
2013年8月机场建设征地时,正值酷暑,场址内乱石嶙峋、荆棘丛生。为了确保工程进度,武冈机场建设协调指挥部从各个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并按照既定计划迅速投入工作。在灌木荆棘中,他们边砍伐边寻找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有时候甚至只能一边用刀开路,一边在狭窄的缝隙里爬行。就这样,他们硬是在一片荒山乱石中辟出一条条小道。很多人被蚊虫叮伤,也有很多人因为高温中暑,但建设机场的高度责任感让他们每个人都不轻言放弃与退出。他们每天坚持工作14个小时以上,调解矛盾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饭。因为他们知道,土地对群众而言就是他们的依靠,精准丈量就是对国家负责、对百姓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有人感叹,征地拆迁是“天下第一难事”。征地拆迁工作光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不够的,还要站在群众的立场去想问题、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机场建设指挥部把“始终维护好老百姓的利益”作为开展征地拆迁工作的首要原则,做到不与民争利、多为民谋利。在征地拆迁中,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进行补偿。在工程建设中,千方百计减少工程建设扬尘、噪音等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对老百姓的诉求第一时间研究解决,及时做好爆损及其他损害赔偿。特别是在拆迁安置上,机场建设指挥部结合新农村建设,投资3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两处拆迁集中安置点工程。如今,竣工的集中安置点工程已成为当地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群众的支持是和谐拆迁的法宝。短短20天内,征拆部以“武冈机场速度”交出一份完美答卷,创造了重大项目征地工作的“奇迹”。
项目启动以来,通过机场建设协调指挥部细致的政策宣传和思想工作,所在地群众表现出对发展经济的极大热情,给予了机场建设最大的支持配合,在修建临时施工便道、施工临时取水取电、征地拆迁等方面都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是在环保部组织的三轮群众测评中,支持率都达到了99%以上,从未发生过一起阻工事件、越级上访及群体性事件,为加快推进机场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
机场开工以来,天公并不作美,似乎在考验建设者们的毅力与智慧。2015年6月,遇上了长期多雨的恶劣天气。多雨天施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工程队实施“抢晴天、抓阴天、占雨天”的战略方案,不放过每一刻时机。
2016年9月,机场建设又遇上了干旱少雨、严重缺水。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当时整个机场的用水全部来自山下村子里的一个水潭,接连两个月的干旱,导致水潭见底,机场山上连续40天断水。而此时正是场道施工亟需用水的关键时刻,怎么办?机场建设协调指挥部从市区借来十来台运水车,又出资购买了一台运水车,从城区运水,尽量满足工地用水。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为此,机场建设协调指挥部制定了工程会商、工程质量缺陷清单、黄牌警告等施工管理制度,对工程的安全、质量、组织、进度等方面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同时,指挥部坚持靠前指挥,主要领导每月都要雷打不动地去工程现场调度一次以上,工程管理人员无休息日驻守现场,指挥部每周通报一次工程进度,半月组织监理等单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的要求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实行黄牌警告并进行经济处罚,直至通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并解除合同。
“团结紧张、生动活泼、任劳任怨、攻坚克难”这十六个字是机场人精神的真实概括与写照,“5+2”“白+黑”成为机场人的工作常态。负责对外联络协调的工作人员,每年在外出差都达100天以上,生病了也得在外坚守。负责工程建设的同志,每天都驻守在工地一线,无论寒冬腊月,还是炎夏酷暑,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
这样的团队,加上这样的精神,成就了该项目一大亮点:项目建设以来至今,尽管工期紧、任务重,却从未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或周边地区因项目建设致水质污染等情况,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整个项目工程质量及项目进展受到中南民航局质量监督站等行内的肯定与好评,武冈机场项目建设速度、项目管理工作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高度肯定。
如今,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机场人”,用执着、无悔创造出“武冈速度”。
机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修建机场,对邵阳来说,“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环评、征地、拆迁、施工、设计……就像一座座高山等着跨越。该项目工程如期推进,凝聚着各级党委、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力量。
自武冈机场项目立项以来,从国家发改委、中国民用航空局及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部到省政府、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机场管理集团等各级各部门及相关领导,都对项目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快速拨付相关资金,快速批复办理相关手续。
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机场建设工作,省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到项目现场调研指导机场建设工作;邵阳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项目建设地方自筹资金、航站楼工程建设、通用航空基地建设、机场连接线建设等相关工作。
机场建设在邵阳市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2年3月2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文件通知成立邵阳武冈机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就机场的各项前期工作相继做过重要批示,多位市级领导为了机场项目多次找上级相关部门和领导协调汇报。自项目试验段开工建设以来,市委书记龚文密等市领导经常到现场调度工作、在一线解决问题,并多次率领机场建设协调指挥部的同志就相关工作前往长沙、北京、广东等地协调联系和学习取经。各县市区努力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承担起机场建设资金的筹措任务。项目所在地武冈市为满足机场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主战场的作用,做到了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为项目成功立项奠定了良好基础。
汗水与智慧浇铸辉煌。邵阳武冈机场建设交出了一份可喜的成绩单:仅用了13个月即完成从预可研到通过国家立项的所有工作,用时近1个月完成项目总规批复、2个月完成项目初设批复、半个月完成场内2200多亩用地征收、6个月完成近1280万立方米土石方工程,用时一年半左右基本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得到业内的充分肯定。
抢抓机遇 再绘蓝图
2017年6月9日、6月15日至17日,邵阳武冈机场通航前夕,邵阳市招商、旅游推介会先后在北京、长沙等城市举行。推介会现场,我市包括37个新型工业化及湘商产业园项目、11个农业产业化项目、31个基础设施项目、43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在内的122个项目向与会邵商代表抛出橄榄枝。
邵阳武冈机场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项目、湖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是开通民用定期航班的国内旅游支线机场。邵阳武冈机场通航后,邵阳区位再次改写,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机遇期!
《湖南省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邵阳为枢纽级城市、武冈为节点城市,将推动邵阳、衡阳、郴州城郊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完善武冈站综合站,预留邵阳城际群城际铁路的站场及通道,同步建设机场周边交通基础设施,争取完善空域、航路、航线的容量与流量,完善市内与机场的公交线路与班车。
在2016年9月2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邵阳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邵阳市委审时度势提出实施“二中心一枢纽”发展战略。作为内陆地区的邵阳,将结束在湖南区域布局中不东不西的尴尬和无奈,更加凸显交通区位、生态优势与发展基础,实现从发展边缘地带向增长中心地带转变和融入中部崛起的历史性跨越。
在这一战略总的纲领下,邵阳将围绕推进同城发展,加快构建“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完成怀邵衡铁路邵阳段、邵阳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和邵阳东货场建设;争取呼南高铁邵永段扩改和兴永郴赣铁路早日开工建设;谋划推进张崀桂铁路、邵冷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完成武靖高速邵阳段建设;开工建设新宁至白仓高速;争取呼北高速新华至武冈段、城步至广西龙胜高速早日开工,洞口至溆浦高速公路项目纳入湖南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并加大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
2016年5月31日召开的邵阳武冈机场建设发展工作座谈会指出,邵阳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修建邵阳武冈机场意义重大,既是完善邵阳交通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加速崛起。
修建机场,就是打通经济发展的一条“天路”,更容易拉近邵阳与外界的距离。邵阳武冈机场将填补湘西南地区航空网络空白,优化湖南民航机场布局,并能对接广西航空网络,改变和完善地区综合交通体系。该机场与张家界荷花机场、桂林机场遥相呼应。同时,对于吸引各地各景区游客以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进入新宁崀山、武冈古城、城步南山、绥宁黄桑、隆回花瑶等地具有重大意义。
邵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将邵阳建成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的目标。邵阳武冈机场的建成使用,既拓宽了西部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实现与全国各地旅游景区的对接,也便于打造以邵阳为中转站的国家级旅游精品线路,促进我市旅游业与周边地区的互补合作与快速发展。
邵阳东西战略将突出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其中,西部生态圈以武冈市区为城镇空间中心,洞口、绥宁、城步、新宁四个县城为支点,形成点轴发展。镇、村以全国重点镇、省级特色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打造一批新型旅游名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古镇、省际边界要镇,建设一批全国传统村落和美丽新村。
作为邵阳武冈机场所在地——武冈,审时度势地描绘出未来五年基本建成湘西南中心城市的路径图:
以“四纵五横”主干道为框架,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完成湘商产业园一期、二期工程,补齐工业基础设施薄弱短板;加快推进百威英博啤酒、海螺云峰水泥二期工程以及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补齐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短板;加大改革创新,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创办、成长、创新、融资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难题,补齐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的短板;充分发挥武冈卤菜品牌优势,鼓励企业靠强做大,或引进先进技术、优化产品种类、延长产业链条,补齐传统特色产业水平不高的短板。
全力实施“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文明城市”四城同创。力争2020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湖南省文明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新名片。有效整合历史、文化、商业等优势资源,科学规划引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元素,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新名片,重现千年古城魅力。
加快“文化旅游、科教卫生、商贸服务、特色产业、交通集散”五个中心建设,基本建成湘西南中心城市、邵阳西部生态圈中心城镇,彰显中心城镇功能新优势。积极拓展武冈机场航线,提升机场运营能力,主动争取兴永郴赣高速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彰显区域交通枢纽新优势。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精品示范项目,彰显武冈经验引领新优势。
当今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更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是一个自我奋起的时代,更是一个开放发展的时代。谁对外开放合作意识强、力度大,谁就发展得快、发展得好。
其势已成,其时已至!邵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邵阳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充分利用我市的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加强与我市产业关联度高的行业领军企业的对接合作,推动外来资本、技术、管理、品牌与我市优势产业、产品有效嫁接;加快工程机械、小商品、农产品等出口基地建设,扩大自营出口规模;鼓励企业“走出去”,设立境外生产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体系,拓展海外市场,提升邵阳经济国际融合度和外向度。
武冈机场通航将为邵阳开放崛起注入新动能。在推进“二中心一枢纽”战略实施、全面建成小康邵阳的征途上,邵阳铿锵起步!
中流击水,百舸竞发,扬帆正是风劲时!
建设者说:
邵阳武冈机场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项目。机场通航,将实现830万邵阳人民的“飞天”梦,对邵阳融入更大发展格局、脱贫攻坚、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区域辐射能力,对完善我省航空布局、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邵阳市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邵阳武冈机场建设协调指挥部指挥长王长忠
参与邵阳武冈机场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些年来,我始终抱有一个信念:党委政府交给你的事情,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要办好,这是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现在,我可以向组织与人民交出答卷:这是一个创造速度的工程,因为它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建设;这是一个廉洁的工程,因为没有一个工作人员的亲戚或朋友参与工程建设;这是一个放心的工程,因为它一次性就通过了民航行业验收;这是一个先进的工程,因为它的工艺与设备都是一流的。
——武冈市委副书记、邵阳武冈机场建设协调指挥部副指挥长兼办公室主任刘贻银
机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仅仅在于它对邵阳的参与者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还在于它从项目前期到立项、建设涉及部门之多、手续之繁。最感到骄傲与自豪的是,项目曾三次面临着颠覆性意见,每次都那么惊心动魄,每次都化险为夷,总算没有辜负邵阳人民的重托。
——邵阳武冈机场建设协调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夏小明
我可以自豪地对我的子孙们说:“从第一锄入土,我就成为机场建设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作为分管工程建设的机场公司副总,这一片土地留下了我的足迹,洒下了我的汗水。”
——邵阳武冈机场建设协调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金松
我最大的感触有两点:一是我们拆了老百姓的房子,却成了他们最亲的人;还有就是,我们不惜辗转千里询价,为工程找到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主材。
——邵阳武冈机场建设协调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殷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