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新邵
新邵县小塘镇抗洪救灾纪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张娟 张芳燕)6月24日起,新邵县遭暴雨侵袭,小塘镇大面积受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防汛救灾是我们当前的大事,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考验。面对考验,各地均涌现出一批批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冲锋在前、英勇斗争的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在防汛救灾中展现合格党员本色,争做抗洪救灾工作标兵。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入汛以来,雨情的变化一直牵动着江边村支部书记隆树文的心。6月29日晚接到镇防汛办通知后,雨越下越大,隆树文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判断,洪峰即将到来。他首先想到住在地质灾害监测点下的群众,便迅速组织村里党员干部、积极分子、青壮年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上级部门下达的防洪抗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组建了一支由30多名党员、群众组成的抢险突击队。“立刻下到每各院落、每一户,确保不漏户,不漏人!”一声令下,突击队员分头行动,挨家挨户的排查危房情况。7月1日上午,石马江河堤决口,千钧一发之际,隆树文带领抢险突击队迅速转移被困的8户群众,把3户被困村民安置在自己家里食宿,其它人安置在村活动中心。同时组织人员冒雨转移受困群众财产,隆树文更是不顾自身安全,危难之际背着80多岁的刘大娘深一脚浅一脚,把老人送到安置点,还没喘口气又消失在滂沱大雨中……给受灾村民送来米油和被褥,妥善安排老人的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老人喃喃着:“好干部,这是好干部”。隆树文用党员干部的承诺,谱写了干群鱼水深情的感人篇章。

7月1日,渡头桥村灾情告急,村支部书记黄治国不畏险情,带领党员全力以赴参与抗洪抢险,用一个党员干部的担当,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村活动中心X039路段出现大面积积水,水位过膝,黄治国迅速组织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全力抢救通行生命线;及时对受灾农田和葡萄园进行查看,并现场督促指辉,排除水患,最大限度减少了农田受灾面积;渡头桥三组五保户王桂成房屋出现裂痕、沙坪院落7组罗江元、隆振章房屋漏雨……哪里有险情,他就在哪里;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穿在身上的衣服淋湿了,又被体温烘干,再淋湿,不知干了、又湿了多少回。他那被雨水淋透的衣服、沾满黄泥的胶鞋、满脸的疲倦印证了他对人民群众的爱。整个汛期,黄治国同志连续一个月坚守岗位,奋勇在前,坚守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由于指挥得当、处置有方,在这次特大洪灾中,该村在汛期人员零伤亡。

石脚村现龄63岁的离任村支部书记孙先富,不顾自身安危,带领全村干部冲锋在前,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确保了全村无人员伤亡,群众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老支书,你快来看下,一组孙文华、孙文武的房子被雨水浸透了,快倒了,你快来看下哦。”30日下午16时许,孙先富接到险情报告电话,不听家人的劝阻,拿了把伞就往孙文华、孙文武家赶去。望着消失在雨中的爱人,“你个不管死活的,一把年纪了,还生着病,下这么大的雨你还去,你是不是不要命了?我不得管你了!”他的妻子生气的喊道。

险情就是命令!孙先富忘记了自己身体的疼痛,冒雨转移孙文华、孙文武两户受困群众,在转移过程中又接到险情报告,八组孤寡老人隆四英家洪水已经涨到台阶,他踏着泥泞的山路,马不停蹄赶赴老人家中,背着她艰难的走在村道上,把老人家就近安置在村民家中。

村民们看着他拖着病躯在村里挨家挨户走访,冒着大雨往返村里,大家都劝他去医院治病,可他总说等灾情过去后就去。“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总装着全村群众。”说起老支书,村民们无不敬佩。

隆树文、黄治国、孙先富这些共产党员,只是小塘镇抗洪抢险、保卫家园的一个缩影,是新邵县抗洪救灾工作的标兵。

作者:张娟编辑:刘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