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袁光宇 实习生 郭盈 张佳伟)7月11日,宝庆大地云淡风轻,洪魔渐行渐远。没有什么比自然灾害,更使人心灵相通。洪水,正像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让我们风雨同舟、守望相助。
“滴滴打船”
人们只听说过滴滴打车,没听说过“滴滴打船”,可在今年的特大洪水中,义务的“滴滴打船”却成为邵阳大地上一道特殊的风景。
7月2日,今年最大洪峰袭击邵阳城区,资江、邵水两岸地势低洼处一片汪洋,尤其是邵水西路市一中一带,覆盖路面的洪水有2米深,个别居民点洪水深达3至4米。武警、消防官兵驾驶冲锋舟奋力转移灾民,但一些冲锋舟难以到达的地方急需小型船只参战。从7月2日清晨6时开始,一条小船出现在狭窄的街巷中,船主叫晏玉勤。晏玉勤是当地的原住民,家中备有一艘机动小船。当日凌晨2时许,见自己家中开始进水,凭经验,他知道自己家的小船今年可能派上大用场了。
“喂,晏师傅吗?我们一家五口被困在‘三伢子’家背后的屋里,麻烦你来接我们一下!”当天,这样跟他“约船”的电话不断。从早上6时到下午14时的8个小时里,晏玉勤接连转移邻居,桨叶坏了就用竹竿撑,80多名被困群众得以坐着他的小船脱离险境。下午14时多,晏玉勤累趴了,才把小船交给哥哥晏玉平继续搜救被困群众。
陈细宝是邵阳县金称市镇大兴村的一位普通村民,7月1日下午洪峰袭击当地时,他一直呆在船上转移灾民,全然不顾自己家里三口鱼塘还有刚运回来的鱼苗需要妥善处置。忙到翌日凌晨,陈细宝回家时发现鱼苗全没了。“鱼是小事,人命才是大事。”憨厚的陈细宝说。
李禄军是新宁县崀山镇肖市村村民,家中也备有一条机动船。7月1日下午洪峰扑进该村时,他叫上几个叔伯兄弟,驾驶机动船冲进惊涛骇浪中,出生入死来回十多趟,救出被洪峰围困的群众200多人。
“最美玫瑰”
7月2日上午,在水府庙防洪大堤保卫战中,30名武警战士和60名城管队员用6000个装满砂石的麻袋,处置好了可能造成决堤的管涌。就在武警战士和城管队员们挥汗如雨装运麻袋的时候,两名妙龄女子不顾街道泥泞、烈日暴晒,毅然加入了给麻袋装填砂石的行列。抢险结束后,这两名女子悄然离去。
7月1日凌晨,邵阳城区第一波洪峰安然过境,但值守了一天一夜的城管队员却在邵水西路一些临街门面前倒头就睡。一位晨练的老奶奶经过这里,见苍蝇和蚊子在队员们头顶飞来飞去,便停下脚步、蹲下身子,用手中的蒲扇为他们驱赶蚊蝇,直到队员们醒来为止。
7月3日早晨,第二波洪峰过后,在低洼处和桥梁上值守的武警、消防、公安、城管和街道、社区干部成片随地而卧。一对母子垫着脚从劳累多日的勇士们身上越过,孩子跳着、笑着、叫着,妈妈赶紧“嘘”了一声,低声告诉孩子:“轻点、轻点,让叔叔们多睡一会!”
7月1日是武警邵阳市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贺显军与妻子的结婚十周年纪念日。当天,贺显军清早买了玫瑰,却来不及送给妻子便奉命奔赴新宁参加抗洪抢险。几天后,妻子收到他完全枯萎的玫瑰,对他说:“这是你送给我最美的玫瑰。”
守望相助
6月30日,在抗洪抢险逐渐进入决战阶段的时候,看到邵水西路邵水桥下稍作休息的武警战士汗水直流,附近一家水果店的老板将店中的西瓜全部剖开,一一送给周围的武警战士降温消暑。
这次洪灾中, 邵阳麦点商会会长张永善在新宁老家喂养的2万多公斤甲鱼和六七十吨家鱼全部被洪水冲走。但是,这并没有绊住张勇善助力邵阳抗洪救灾的步伐。7月1日晚,在张永善的倡导下,邵阳麦点商会成立了抗洪救灾小组,前往市区各个受灾点帮助和慰问受灾市民。同时,他向全体会员发出救灾募捐的倡议,自己带头捐款1000元。当晚,邵阳麦点商会募集到4万多元爱心款。7月5日上午,张永善等人将第一批筹集的爱心钱物送往市慈善总会。7月6日,张永善又带着救灾物资赶到重灾区新宁县回龙寺镇毛坪村、昂家村,为灾民送去爱心物资及慰问金。
绥宁县“莫妹子腊菜”的老板莫玲娥家住绥宁县城地势最低洼的老街。7月1日,洪水漫城,莫玲娥一家刚被转移出来,临时安排在宾馆居住。第二天,莫玲娥便带着自己生产的腊肉、猪血丸子等腊菜,委托大地餐饮公司做成香喷喷的盒饭,送给该县最大的灾民临时安置点——民族体育馆内的灾民们吃,而且一送就是几天。
据统计,6月25日至7月3日,在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和团市委的倡议和组织下,全市共有近300家志愿组织、10万多名志愿者参与了抗洪抢险。7月4日以后,全市志愿者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生产自救的热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