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曾炜)“我家的羊生崽了!”9月20日晚,隆回县西洋江镇星月村村民宁顺益兴冲冲地来到驻村扶贫队报喜。自从去年该村“农贸市场+种养殖+政策奖补”脱贫攻坚措施落地以来,126户贫困户靠种植养殖脱离贫困线。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省级贫困村实现了集体经济年收益由不足2000元增加到8万元,村级集体固定资产也由8万元增加到600万元。
星月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507户2160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林地面积不足0.3亩。但是该村交通区位条件并不差,S055穿境而过,既是隆回、洞口两县的交界之地,也是周边十里八乡的中心地带。每逢集日,村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可是这种赶集式的贸易活动,并没有在当地形成经济效益。
2015年5月,市民宗委、市国调队组成工作队进入该村开展驻村帮扶,开始在“农贸”两个字上动脑筋做文章:将开发农贸市场作为脱贫攻坚突破口。
市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驻星月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吴小明介绍:“起初,有些村民心存顾虑,担心土地出让后,一旦农贸市场开发不成功,自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还不如维持现状,免担风险。”针对群众的担忧,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多次深入群众家中,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宣传讲解政策,帮助群众算好眼前账和长远账。
2016年春节期间,星月村“引老乡、回家乡、建家乡”座谈会上,6名在外创业发展的老乡在政策和乡情的感召下,决定出资500万元进行农贸市场开发。2016年6月,星月农贸市场建成开业,199个固定摊位、50个流动摊位向村民开放。村里贫困户进入农贸市场销售农产品一律免收卫生费和摊位管理费。与此同时,帮扶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奖补方案出台并付诸实施。
69岁的村民廖从付算了一笔账:家里养了3头牛,还有一百来只鸡鸭,一年下来,销售利润加上政策奖补,可以增收1万多元。尝到甜头的廖从付今年还承包了6亩水田,家庭收入一改往年单靠种地来维持的模式。
“农贸市场+种养殖+政策奖补”让星月村走出了一条“造血式”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农贸市场的投入使用不仅改变了以前临街赶集造成交通拥堵的状况,还吸引了包括洞口、怀化溆浦等地的村民到这里做生意。每逢集日,村农贸市场赶集人数上千,农副产品日销售额达数万元。
截至7月,星月村集体经济今年实现收入4万元,农贸市场所在地16组群众管理市场实现收入8万元,全村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人均年增收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