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杨立军 通讯员 童其寿 周志超)五年来,新邵县财政局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全力做好“生财、聚财、理财、用财”四篇文章,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该县财政收入相继突破7亿元、8亿元、9亿元和10亿元大关,2016年达到了10.9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3772.49元和3986.35元,增长到2016年的22484元、9065元。
千方百计集聚财源
培植财源、壮大财源、强化征管,是财政增长的“源泉”。新邵县财政局科学执行财税政策,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检查,加大征管力度,堵塞税收流失漏洞,实现应收尽收,确保财税收入“颗粒归仓”。
每年将年度收入计划及时分解到位,加强协调联动,努力保证目标增幅不减。强化税源监控,加快主体税种征收进度,积极做好建安行业税收控管,实现建安增值税与地方税费同步征收入库,努力保证收入按月8.33%均衡入库。
建立联合办税新机制,国税、地税完美对接,确保“营改增”工作和行政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顺利推进,并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家联合办税大厅,形成了“一个大厅联合办税、一个平台联合管税、一把尺子联合执法”的合作模式,促进税收工作的提质增效。该县财政局还注重深入推进社会化综合治税平台建设,形成了“政府领导、财政牵头、税务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司法保障、信息化支撑”的综合治税体系,确保应收尽收。
同时,县财政局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力支持和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县主体财源进一步壮大,加快推进了全县经济发展。
深化改革理财有方
为管好“钱袋子”,新邵县财政局坚持“用财有道,保支出;理财有方,控支出”的理念,积极推动财税体制改革,不断加强资金监管,努力提高资金效益,使财政资金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更加科学、更加到位。
该县县委、县政府对每年的财政预算都进行了专题研究,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自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切实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财政局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的理念,强化节支措施,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控重点工程建设规模,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该局将全县84家一级预算单位、47家基层预算单位和15个乡镇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实现了全面覆盖,直接支付比例达98.7%,增强了财政统筹调度资金的能力。
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购置、划拨拍卖、报废等监管制度,不断完善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质量和效益。完善政府采购改革,采购行为更趋规范,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采购范围进一步拓展。2016年,全县政府采购规模达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1%,节约资金1795万元,节支效果明显,政策导向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同时,县财政局突出专项资金监督,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拨付程序、拨付渠道,组织开展好互审互查工作,切实规范部门和乡(镇)、村财务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加强对财政资金拨付、使用、管理等环节监督,有效保障财政资金安全。2016年,该县共审核项目244个,评审金额11.9亿元,审定金额10.79亿元,审减金额1.11亿元,审减率为9.35 %,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情系民生用财为民
新邵县按照“尽力而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保、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方面的投入,认真办好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社会公共事业领域,切实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016年民生支出达31.26亿元,占总支出的75.3%。
加大财政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力度。县财政局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充分运用国家的惠民财政政策和扶贫专项资金,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力度,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要求,采取跨部门、跨年度、跨层级的办法,统筹各级性质相近、用途一致的项目资金,全力支持精准扶贫等中心工作,集中资金用于特色产业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