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蒋锡班 张洋 通讯员 张远征 孙彬)贫困户陈玲的丈夫替人修房子时不慎从高处摔下,瘫痪在床丧失劳动力,帮扶干部多方协调,帮她三个小孩解决了上学问题,还替她找到了一份在家就能做工的活,补贴家用。贫困户李任美是一位73岁的老人,儿子患病去世,帮扶干部每周到他家帮忙干活、搬东西......如今,随着新邵县潭府乡精准扶贫工作一件件实事的落实,新邵县潭府乡周家村的贫困户亲身感受到了精准扶贫带来的新变化,大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早日实现脱贫充满了信心。
周家村由原周家坳,石泉村以及大山界三村合并而来。周家村的行政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山林资源丰富而土地资源少,人均耕地面积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80户,329人,脱贫攻击任务十分艰巨,但潭府乡党委、政府及村支两委不畏艰难,迎难而上,与结对帮扶单位新邵一中共同努力,为该村和分包的扶贫户干了实实在在的惠民实事,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攻艰克难为扶贫
周家村是重点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周家村委一直临时租用百姓房屋办公,新邵一中驻村扶贫工作组入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办公和吃住问题,新邵一中校长得知驻村扶贫工作组情况,立即组织人员从学校搬去办公座椅、电脑、空调等设备,让扶贫工作组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
没资金,没项目,没技术,没劳力,面对这些困难,当地党委政府和工作组全体成员没有退缩,而是想方设法为村里寻找致富路子,筹措资金为村里办实事。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周家村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目前已开展“劳动光荣、温暖群众”“服务百姓环境大变样”“建设美丽乡村向十九大献礼”等一系列活动,在精准扶贫、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党员“光”和“热”,在群众中大受好评。村民李任美一家三口人,儿子刘加强远在河南打临工,2015年不幸患肝癌,现已无劳动能力,孙子跟随父亲在河南读书,71岁的老母亲独自一人居住在周家村的老房子里。房屋老旧,门窗变形,为土胚房,第二层已严重开裂,属于D级危房。新邵一中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里的党员干部来看过几次,很是为她担心。当了解到他们的房子年久失修,又无经济与劳动能力解决问题时,村支书周党云联系当地包工头,贴资帮助老人进行危房改造,考虑老人无劳力时,周党云又号召全体党员与驻村干部、村辅警出工出力,为老人搬出家庭用具,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
周家村的大山界组,村民居住分散,没有通上公路,驻村工作队的周焕雄、刘纪新两位老师为了摸出真实情况,买了两顶草帽,走路进山和村民交谈。贫困村留守老人多,跑到村民家,不一定能遇上人,每个贫困户跑上五六次对他们来说是常事。有一次,周焕雄不小心将右脚的小脚趾磨掉了一块皮,但想起石泉片区还有一些贫困户没有走访完,吃完早饭,他坚持和刘纪新继续走访贫困户。没想到天下雨了,早上刚贴上的膏药被雨水一淋就掉了,他将膏药撕掉,没有做其他处理,走访回来后贴了个新的膏药就继续整理资料。没想到过了几天,伤口溃烂发炎,连凉鞋都穿不了。当时村里正在搞卫生整治,穿不了鞋,周焕雄就干脆赤脚出门,检查村里的卫生情况。“村民看到我说,现在这个年代,打赤脚的没有了,就你还打个赤脚。”周焕雄回忆道。
扶贫工作组与村干部走访贫困户
精准识别摸好底
为更准确的掌握村里贫困户的情况,在扶贫工作组进村的前期,村支书周党云和扶贫工作组同心协力,查阅旧的资料,建立新的贫困档案,为寻求贫困户解决方案对症下药,“白加黑,五加二”是他们的工作常态,工作到凌晨2点是经常事。
为了摸透村情,吃透民情,两位驻村工作组织成员多次走组入户实地踏查,逐一问诊,全面了解各户的家庭成员、收入来源、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仔细询问群众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并征求他们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
通过不懈的努力,扶贫工作队迅速掌握、摸清了村里的基本情况、自然条件、村民收入水平及主要来源、农村政策落实情况、产业发展重点等经济发展情况,摸出了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删除了22户不符合政策的贫困户对象,新增了8户贫困户对象,保证了精准识别率。
扶贫造血拔穷根
“大山界的通组公路项目能争取到,我们太开心了!”谈及扶贫工作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周家村村党支部书记周党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大山界组以前是一个林场,处在大山深处,坡多路陡,很多组连毛马路都没有通上。今年9月份,周家村6.5公里的通组公里工程正式启动,目前已经完成了1公里左右的公路硬化,预计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剩余里程的公路硬化,将结束大山界组不通公路的历史。
不但交通条件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在潭府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县交通、公路、水利、供电、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周家村的安全饮水工程也在稳步推进,工程完工后,将惠及群众480余人。
在援助基础建设的同时,潭府乡党委、政府和扶贫工作队还不忘发展产业,为周家村脱贫致富谋划“造血”。今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协助下,周家村引进了光伏发电等村集体产业,预计工程完工后,将增加5万元左右的村集体收入。
扶贫扶志扶精神
贫困户陈玲新邵县一中校长苏立祥的帮扶对象,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2016年元月份,陈玲的丈夫李亮城在给别人修房子时不慎从屋顶摔下来,造成脑干出血,花费了大量医疗费用后,李亮成现在仍瘫痪在床,家中二个小孩正在上学,一个小孩尚在稚龄,还有一个71岁的父亲,家庭重担全部压在陈玲身上,没有了收入来源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没了精气神。村党支部书记周党云多次到家里和她谈心拉家常,让她树立生活的信心,并积极通过各种途径,为陈玲寻求社会支援。
新邵县第一中学组成长期驻村小组来到潭府乡周家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后,周家村村支两委第一时间将陈玲的情况和扶贫工作队交流沟通,得知陈玲的家庭情况后,扶贫工作队立即到她家看望瘫痪在床的李亮成,并送去了1200元慰问金。得知李亮成没有办理残疾证,帮扶工作队又跑到县民政局,给他办下了残疾证。今年9月份,新邵县第一中学校长苏立详带着扶贫工作队到陈玲家,带去了慰问金,并联系了邵东一家服装加工公司,让陈玲可以在家加工服装,每天有30元左右的收入,可以补贴家用。并联系上潭府学区,给她正处于学龄的两个小孩找到了学校,免除了1700元的学费。交谈中陈玲一句“扶贫工作组撤了之后,我的孩子怎么办,还是交不起学费。”让苏立祥记在了心里。现在苏立祥已经联系上了一位爱心人士,帮扶陈玲两个小孩上学,解决从小学到大学的生活费和学费。“我希望他能够慢慢生活自理,努力做事,让孩子能够读出书来,长大成人。”陈玲说,她的眼中明显多了对未来的希冀。
贫困户陈玲在家加工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