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村新建的种植基地。童中涵 摄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童中涵)1月5日11时40分,记者收到新邵县太芝庙镇白杨村村民陈志平的信息。这是一封标题为“党的好儿女人民的贴心人”的感谢信。原来,镇干部和驻村干部私人借款给陈志平,付了危房改造前期材料费。这封信,饱含他的感激之情。
感谢信的原文如下: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后,我镇领导干部把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和精准扶贫认真贯彻落实到每一个贫困家庭,我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
我叫陈志平,是新邵县太芝庙镇白杨村十九组村民,现已56岁。由于家境贫寒,人又矮小,没有职业,直到中年才娶了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婆,生了三个儿女。全家人的生活开支,靠我一人在邵东木材市场做零工维持。我家住在老危房里,生活十分艰难。
村秘书陈月兰将我的情况如实告诉镇里,石镇长、团县委刘伟辉书记、彭书记听了特别重视,把我叫回家,动员我脱贫改房。可是,我连一家人的生活都难以支撑,又哪有钱来改建呢?面临重重困难,石镇长慷慨地将自己仅有的两万元借给我。可是,建房不是小事。加上今年建房材料价格上涨,拆屋及打基础就花掉了两万多元。为了建房,我四处寻亲访友,却没借到一分钱。怎么办?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刻,三位领导和村秘书解决了我的困难。其中,彭书记私人借款4万元给我。于是,一栋新房如期落成。
感谢党感谢镇村领导,特别是彭书记、刘书记为我村的贫困户东奔西跑,把所有的困难都解决了。2018年元旦节,他们召集我们贫困户在村部促膝谈心。他们是那样的平易近人。他们把制定好的蓝图告诉我们,指引我靠山吃山,种药材,栽海棠,修八角亭,要把我们白杨村打造成一个崭新美丽的新农村。我听了好感动,像这样为民所思为民所想无限忠于党的事业的干部,只有在今天这样的新时代才会涌现出来。他们是党的好儿女,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关于这封感谢信的由来,还得从1月4日说起。当记者来到白杨村十九组时,陈志平正在自家新房工地上忙活着。90平方米的新房主体已完工,他挑河沙的扁担发出的“咯吱咯吱”声特别欢快。“当初为了建房,我四处找亲戚开口,却没借一分钱。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刻,幸亏有石镇长和彭书记帮忙。春节,我就能住进新房了。”虽然当天寒风特别刺骨,但陈志平干劲十足,忙得满头大汗。
“元旦节晚上,团县委刘书记和彭书记还在和我们贫困户主谈心,告诉我今年年底海棠挂果后,我流转的一亩多土地也可以分红。那2018年对我来说,真是双喜临门。”陈志平说。
后经村干部介绍,陈志平口中的石镇长是太芝庙镇副镇长驻白杨村干部石文倩,在陈志平盖新房打地基时借款2万元给他。另一个借款4万元给他建房的人,是团新邵县委副书记、白杨村驻村帮扶队队长彭昱霖。“他家住在摇摇欲坠的危房里。我们给他争取到了危房改造指标,但上面政策规定要房屋验收合格后,改造资金才能拨付。”彭昱霖说,陈志平的哥哥是个五保户,他们不出手帮助,陈志平的房子实在是盖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