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刘叙雄 彭安)新宁县工业集中区坐落于新宁县城北永安村,始建于2004年,2014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集中区。建园以来,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保护要求,环保方面对入园项目进行严格控制,同时湘西南小县城的区位、交通条件,项目引进上一直存在高新科技大项目不想进,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进不来的尴尬,严重制约了园区的发展。
如何破解园区发展难题,新宁县委县政府和园区管委会一直在摸索探讨。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绿色环保工业和发展旅游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从硬件上下功夫,三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10多亿元,完善水、电、路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完善园区生产生活、商贸服务等功能,同时大力开展标准厂房建设,园区快速提质扩容;另一方面,进行园区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还相继出台了《壮大实体经济新发十条意见》、《关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文件,强化服务管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集群,将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强化产业集群升级作为园区发展纲要,进行特色园区建设。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新宁县工业集中区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高,产业集群进一步强化,产业链进一步拉长,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元月15日,笔者在新宁县工业集中区金鑫电子四楼生产车间内,一排排自动化的机器高速运转,偌大车间只有几个工人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而在二楼产品研发部整洁的工作间里几十名技术人员查资料、做实验,正在进行产品研发。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金鑫电子是在新宁县发展壮大的集微型电机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具有完整产业链的高科技企业,2012年以来已进行三期扩建。公司秉持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每年投入企业利润的20%用于产品研发和设备更新,拥有40多人的科研团队和自主实验平台。依靠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快速的产品创新体系,企业目前已成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手机马达制造厂商,并成为全国3大专业手机马达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依据公司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吸附8家上下游产品企业在园区组建电子产业园,产业链得以延伸,技术培训、物流成本显著降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同样,在新宁县工业集中区山立水电有限公司的高大生产车间里,吊装车台在忙碌穿梭,一台台水轮机正在生产组装;而厂区外,两台16米长的大挂车装载1台崭新的大型水轮机组正缓缓驶出公司大门,奔赴此行的目的地巴基斯坦。据悉,山立水电是一家水电设备生产企业,近年来,公司通过与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中国水科院、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建立了产、学、研技术合作,企业技术研发在同行业中处于前沿水平,拥有19项实用型专利和“新轮”牌国家驰名商标。特别是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后,公司迅速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依靠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迅速占领东南亚国家水电市场,企业经营收入、税收和利润成倍增长。
而在新宁县工业集中区崀山裘革产业园、兴雄鞋业等裘革鞋业企业,产业聚集、抱团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为强化裘革鞋业制造产业集群,新宁县委县政府投资近2亿元,选取建设标准厂房、设立金融担保、落实技改奖励和租金减免等措施强力支持裘革鞋服产业建设。三年多来,裘革鞋业制造产业新建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入园生产企业由3家发展到45家,从业人员从800人增加到3000多人,年产值从2000多万元增长到14.5亿元,出口创汇从300多万美元增长到1.8亿美元,年税收从不足300万元增长到5000万元。
据了解,目前新宁县工业集中区已形成以山立水电、金鑫电子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的机械电子制造产业集群;以裘革产业园和兴雄鞋业等为龙头、以产业技改升级为动力的裘革鞋业制造产业集群;以满师傅、家家红、湘溢健康等为龙头、以地方特色资源为动力的食品药品制造产业集群。2018年,在国内国际“三大攻坚战”和“贸易战”的双重压力下,园区依然完成工业总产值81.9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工业增加值16.74亿元,同比增长26.7%;完成外贸出口18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0%;完成全口径税收11200万元,同比增长26.7%;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5.1%;园区就业总人数13589人,同比增长12.3%。
新宁县工业集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蔡年甫表示,通过完善硬软件设施,推动科技创新、强化产业集群,新宁县工业集中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园区开发面积3.4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80家,高新产业占比已达75%,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财源建设和解决劳动就业的主战场。目前,新宁县工业集中区正在向2020年实现百亿园区的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