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红薯切片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陈贻贵 杨敏华)“2018年,我家种植了4亩红薯,有一万多元的收入。今年,我打算扩大种植面积。”1月22日上午,在洞口毓兰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洞口县毓兰镇凤溪村村民王启凤领到2800元卖红薯得到的钱,开心地笑了。
给红薯去皮
洞口毓兰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彭涛和其嫂子刘丽燕一起创建,董事长彭涛是毓兰镇凤溪村人,变身“田园创客”前,她曾在一家星级宾馆上班。彭涛和刘丽燕在吃烤红薯时发现,烤红薯的价格每公斤8元。于是,她们决定在家乡做一下红薯文章。
红薯过称
2017年3月,她们俩筹得一百万元,在家乡凤溪村创办了洞口毓兰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注册了“沙皮江”商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和农户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统一提供薯苗和技术,统一价格回收,发展订单红薯种植。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的村民种植红薯。目前,公司已在洞口县花园、竹市、江口、毓兰、高沙等5个乡镇,以及绥宁县枫木团苗族侗族乡设有红薯种植基地500多亩,带动400多户农户种植红薯。
农民展示种植的红薯
该公司通过电商、微商销售平台,并通过代理商将红薯干、红薯糍粑等产品销往广东、山西、长沙、北京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靠种红薯,彭涛和刘丽燕不仅实现了创业致富梦,同时也带动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产品销售旺季,一些贫困户和留守妇女在她的公司打工,既方便照顾家庭,又可以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增加了收入。
彭涛(左一)在揉制糍粑
除了做好红薯文章,她们还生产腊制品、干笋、干蕨等农产品。彭涛说,今年她们打算建一个储藏库,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红薯粉、红薯豆腐、神仙豆腐等产品,并将产品做精做优,让红薯产业真正成为父老乡亲发家致富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和贫困户增收致富。
领到卖红薯的钱,薯农们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