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邵阳
新春走基层 | 绥宁县新哨村吹响脱贫哨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村民陶永林摸着自家的竹子喜笑颜开

邵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幸 通讯员 唐怡桂

“贺秀妹,今年去厂里打工,你还报名不?”2月14日,在绥宁县水口乡新哨村村道边,该村村党支部书记侯妙荣朝着贺秀妹家喊道。“今年不去了啊,现在竹子都砍不完,村里多的是事情做,哪里有空去哦。”听到村支书的喊话,贺秀妹停下手中的活回答。

贺秀妹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有5亩山林,每年光砍南竹卖就有1万多元的收入,加上这两年冬笋行情好,自己勤快一点,农闲时最少有2万元的收入。“我在家里做事比外面赚得还多。”贺秀妹说。

侯妙荣告诉记者,自2014年邵阳市总工会扶贫队驻村后,一方面,在农闲时组织村民到市里的工厂打工;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本地的产业经济。如今,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状况好转,大部分村民更愿意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走出一条致富路。

新哨村位于绥宁县水口乡西北部,山高坡陡,房屋分散,辖11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贫困村民89户214人,2014年至2017年脱贫79户199人,2017年底新哨村成功通过国、省、市、县、乡五级核查抽查,退出贫困村行列,实现了组组通公路,解决了全村安全饮水问题,还完成了部分太阳路灯安装、农网改造、危房改造等任务。

去年3月,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在顺利完成前三年驻村帮扶任务后,邵阳市总工会驻村扶贫工作队再次进驻新哨村,开启了新一轮的脱贫攻坚工作。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持续有效的核心所在,自2014年进驻新哨村开始,工作队始终坚持走产业帮扶、项目帮扶的路子,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功能。在新哨村诸多扶贫产业中,南竹产业是当地村民致富法宝之一。工作队重点突出发展和培养南竹这个区域性重点产业,全面进行南竹低改和竹林道工程,去年在完成绥宁县统筹下达的300亩南竹低改和新修竹林道3公里竹林道外,新增了200亩南竹低改和新修竹林道2公里,把想参与产业发展致富的村民纳入进来,确保村民受益面更广。

“现在林道、村道修通后,我们竹子的运输费、人工费大大降低,利润也多了。我一年靠卖竹子、竹笋和帮别人砍竹子,收入有一万元左右。”60岁的村民陶永林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外出打工已经干不动了,还不如在家好好打理竹林来得实在。通过南竹低改,如今竹子长得十分粗壮繁茂,卖的价钱也比以往高了,加上扶贫工作队来到村里后,大力修建村道、林道,让竹子的运输费用下降了,竹子效益提升了不少。

除了发展南竹产业,工作队还充分利用当地传统优势和气候特点,发展中药材种植、青钱柳茶叶等特色种植产业。目前,新哨村青钱柳项目成片规模达200亩以上,预计今年将有收益;发动20余户村民种植重楼、吴茱萸等药材,并成立了新哨村扶贫种养专业合作社,全村89户贫困户全部加入了合作社。2018年每户贫困户首期分红达300元。“我种了100多棵吴茱萸,投产后,一亩地大概能有近1万块钱的收入。”村民贺全球站在自家的中药材地里,望着那一棵棵长势正旺的吴茱萸,心里乐开了花。

“我们实行多条腿走路的帮扶模式,既确保贫困户的钱袋子迅速鼓起来,又确保了贫困户的长期饭票有着落。”市总工会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罗素云表示,今年扶贫重点是大力发展药材种植产业,带领村民共奔致富路。

编辑:李春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