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邵东
邵东县两市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李湘兵 黄赤豆)“刘爷爷,经检查你的血糖正常,血压158/86mmHg有些高,请来我院连续测三天,诊断是否有高血压病,现在开始要低盐低脂饮食,学会健康生活才能延年益寿。”4月1日,邵东县两市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邓懿医生,上门对和平社区69岁的居民热心服务时的嘱咐。这标志着该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9年的工作正扎实推进。

邵东县两市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邵东县城南,服务总面积36.9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7.66万;有卫技人员112人,其中全科医生11人,预防保健人员17人,护士39人。自2017年11月开始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该中心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5支,以“群众的健康需求就是我们的服务追求”为理念,为居民提供契约式服务,推动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全面发展,促进了中心的各项工作考核连续三年获得“全县先进单位”称号。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提高签约服务率

2017年11月29日,在两市塘街道办事处的组织下,该中心开展了家庭医生集中签约服务活动。共有5个社区(村)635人参加了当天的签约仪式,共签约635人,体检243人。但第二天就有群众投诉。因为部分群众没有赶上当天的集中签约,下午到中心后,被告知要等第二次的集中签约才能开展免费体检,这给群众心里添了“堵”。怎么办?“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服务的追求”。该中心决定第一时间开通了全科医生门诊、体检门诊,只要是辖区内的居民,可以随时开展体检和家庭医生签约。

同时,该中心根据辖区内慢性病人特点,开设了糖尿病专科和疼痛专科,日接诊糖尿病人16人,腰腿疼痛病人27人,开展健康宣教15次,累计规范管理糖尿病1217人。根据居民需求,建设了标准化中医馆,配备了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微波疗法﹑中药熏洗治疗等15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康复指导、中医药“治未病”健康服务等,年接待针灸理疗病人12048人次。随着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家庭医生签约,至2018年底,该中心共完成签约27372人,居民签约率达到35.6%,其中慢性病签约率达到63.7%,残疾人群签约率达到72.8%,贫困人口和计生特殊家庭签约率为100%.

以绩效考核为动力 提质服务到位率

签约率达到了,团队的工作任务重了,怎么推动服务到位成了新的难题?该中心建立了以签约居民为主体,向社会公开的反馈评价体系,让签约居民为家庭医生团队打分,分值作为团队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以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该中心把25支家庭医生团队分为三组考核,一组为乡村医生团队,共13支,由村民打分;一组为社区医生团队,共5支,由社区居民打分;一组为中心医护团队,共7支,由服务居民打分。中心医护团队医生刘湘玲、邓懿上班之余,利用中午和晚上居民集中在家时间,反复对慢性病人开展走访,上门进行体检和健康宣教。服务对象身体有不舒服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家庭医生。这样,慢慢地建立起来稳定的服务关系,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绩效工资也高出一般门诊、住院医生,各服务团队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以务实服务为抓手 提升履约满意率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群众满意不满意的关键。该中心合理组建、网格划分服务团队,根据辖区居民和重点人群数量,结合责任网格划分服务区域,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精准性。服务团队将集中定期体检和不定期回访结合起来,多方式开展签约服务。

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集中服务时间,各个团队统一行动,统一服装、统一展板内容,到各自网格区域内开展回访和免费体检,营造签约声势,扩大宣传影响力。在签约时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计生特殊家庭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按照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发放签约服务联系卡,提供针对性的签约服务。

不定期回访主要通过电话追踪回访和现场回访,为更好地应对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健康需求,各团队家庭医生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疾病干预模式,帮助缺乏专业知识的患者提升理性就医的意识。在特殊时期,比如冬春季,家庭医生就电话或短信提示,要服务对象少去人员集中的地方,积极预防流感。出现症状后,及时就医。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家庭医生经初步评估后,及时予以转诊。该中心与县人民医院建立了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由中心上转的病人,县人民医院预留床位,优先予以安排。病人进入康复期后,再下转入该中心进行康复治疗,极大地方便了服务对象。2018年,该中心共双向转诊274人次,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了全面提升。

通过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该中心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显著成效。一是群众健康知晓率明显提高。从坐等患者上门转化成主动下村入户,打通医疗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与群众面对面地交流沟通。二是慢性病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发现和规范管理高血压病人457例,糖尿病人162例,健康管理率得以提高。三是中心就诊率明显提高。与往年同期相比,门诊人次增加3562人次,住院增加186人次。四是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通过入户健康教育,拉近了群众与医生的距离,增进了互信度,2018年该中心医疗投诉、医疗纠纷零发生。特别是那些有健康需求的居民和空巢老人,更是对中心的工作纷纷点赞。五是中心职工获得感明显提升。服务团队的医护人员自身价值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主动服务意识更加强烈。

 

作者:李组工 黄赤豆编辑:刘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