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云邵阳客户端记者 王朝帅 杨钢强 通讯员 王萍
4月19日上午,走进洞口县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内,只见各企业生产车间正紧锣密鼓地赶制产品,家具配套、无人驾驶清洁车、电子配件……生产繁忙的景象背后,汇聚着经开区实施各项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的反馈。近年来,洞口经开区“三向发力”,广泛招商引资,实施激励员工政策,优化、保障发展环境,整体经济走势持续向好。
招商引资谋全局
“随着洞口经开区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往后一定能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在此落地生根。”纽恩驰(湖南)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丽萍憧憬。该公司主要生产纯电动多功能清扫机、无人驾驶智能清扫机等新兴产品,在洞口经开区占地总面积为13.33公顷,总投资4.7亿余元。落地洞口经开区后,同样享受园区其他企业创业、搬迁、产品下线等多项补贴。洞口经开区为各个企业产品宣传及人才招聘“保驾护航”,积极对接宣传平台与高校,为企业员工招聘与人才引进提供优质服务。
据了解,洞口经开区坚持“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思路,着力提升服务质量与招商精度,聚焦园区“一主一特三优”产业布局,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全面发力。先后组织大小外出招商考察活动18次,与客商对接60余次。去年,共完成招商签约项目44个,其中2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个,三类“500强”项目4个,招商引资总额达到97.72亿元。
激励员工长发展
湖南湘通源艺术门业有限公司内,已有10年工龄的尹丽华正在发货,她高兴地说:“我儿子成绩在思源学校年级一百余名,这次借助优惠政策名额,有望在初升高时冲击洞口县一中了!”尹丽华所说的“优惠政策名额”,就是洞口经开区今年对园区务工人员子女实施的高一新生招生录取优惠政策,该政策针对园区符合条件的务工人员有子女初中毕业时,参加由教育局单列给园区的10个省级示范性高中与18个市级示范性高中新生指标竞选,实施分数由高到低进行录取。
“许多务工人员都在为子女升学操劳,落实教育激励政策不仅能留住本土就业人员,还能吸引许多在外务工老乡回家就业。”湖南湘通源艺术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肖建武说,激励政策的出现,能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并保障园区的用工需求,以此推动园区长期发展。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黄长军则表示:“洞口经开区建立了园区企业工作群,‘零距离’解决疑难问题,并推行优秀员工评选制度,提高员工的成就性与稳定性。两者并驾齐驱,以此驱动经济长效发展。”
全面保障促稳定
邵阳洞口麒鸿电子有限公司有600余名员工通勤,公交车次不足以应对通勤紧张情况。增设专班线路后,人力资源部经理王花华说:“政府承担40%专班运营费用,企业方与员工承担60%,便利了员工通勤,还节省企业在员工通勤方面的支出成本。”长久以来,洞口经开区只有3条园内公交线路,企业员工通勤存在一定的压力。为缓解企业员工通勤压力,洞口经开区积极筹措,多方协调,截至4月份,共开通高沙、花园、石江毓兰等地5条至园区通勤班车专线(试点期一年);下一步将协调交通局优化调整园区公交线路并增加车次,将城区就近公交线路延伸至园区。
近年来,洞口经开区围绕“三高四新”战略部署,锚定县“三区一中心”建设目标,聚焦“五好园区”创建,设立洞口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展集中许可权改革,赋予园区157项政务事项的审批权限;开通“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一站式”解决企业困难;持续举办“洞口县企业家日”,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开通政企“直通车”,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开展“清风护航”行动,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干扰;设立“园区开放日”(企业宁静日)制度,建立各职能部门对企业“有事服务、无事回避”的工作机制;去年,共收到企业反馈问题72个,已解决68个;截至去年,完成征地与整改“三类地”(批而未供、闲置、低效)共计63.42公顷,及时解决了企业用地困难;建成各类服务平台25个,在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企业服务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