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洞口
洞口县竹市镇竹龙村:产业瓶颈“破茧成蝶”土地流转“一箭三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 通讯员 刘成甫

洞口县竹市镇竹龙村为湖南省乡村振兴建设重点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缺乏工业和有效的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收入始终是差强人意,竹龙村也成为县镇两级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关注村。

一场座谈会,产业瓶颈破茧成蝶

2023年初,洞口县县委以“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的指导思路,引荐香芋南瓜作为扶持项目在竹市镇竹龙村试种。村里采取“村委会+公司+农户+市场”的联营方式,由村劳务公司负责人黄安平牵头利用流转的土地种植香芋南瓜375亩,并带动村民散种200余亩。

当年年底,劳务公司经过结算,除去村民的劳务用工工资后,公司并没有盈余。

2024年初,驻村帮扶后盾单位洞口县住建局领导到村里检查调研工作时,特意邀请购销方郴州东方泰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春国参加了座谈会,根据村里香芋南瓜产业现状,请陈春国给予有效的发展建议。陈春国根据广东的经验,认为在种植的香芋南瓜中套种玉米,玉米秸秆在遮挡太阳对南瓜的暴晒形成日晒瓜的同时,还保证南瓜的品质。因香芋南瓜一年可以采摘两季,玉米也可以种植两季,春种饲料玉米,秋种甜品玉米,两季套种的玉米收获便是多出的盈利。

该村劳务公司负责人黄安平听了陈春国的建议后认为,套种玉米的思路公司原来也想过,关键在于一旦玉米滞销或价格不稳定,还是不能盈利甚至收不回成本。陈春国听后当场表态,他可以与村劳务公司签订合同,香芋南瓜以每斤0.6元、饲料1元、甜品1.3元的价格全部包销。

会后,大家经过多次讨论,认为陈春国经理的建议是可行的。2024年春节刚过,在驻竹龙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主持的周例会上,村劳务公司与郴州东方泰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友好产销合同。

“从单一的种植转变为套种模式 ,村劳务公司终于从产业瓶颈‘破茧成蝶’,仅今年春季的玉米套种,比去年就多盈利50000余元,还解决了更多村民的务工需求。”8月8日,看着最后一批夏季香芋南瓜销往广东、福建等地,村总支部书记黄国强欣慰地说。

二次恳谈会,土地流转村民双赢

竹龙村属丘陵地带,四面小山环绕,可耕地面积3178.5亩,旱土面积851.98亩,山林面积2527亩,其土地贫瘠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缺乏,部分山林和旱土面积因季节性缺水无法耕种,一度导致抛荒。

2022年底,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邀请组长、村民代表、村劳务公司负责人就如何解决旱地抛荒问题召开恳谈会。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会上建议将抛荒的旱地流转给村劳务公司,对土地进行产业开发,每亩每年补助给流转土地的村民200元。由于个别村民代表认为补助金太少,宁愿荒着也不愿流转,第一次恳谈会也就无果而终。

2023年元月,眼看着一年的春耕生产即将开始,考虑到土地抛荒严重违背了国家政策,如何治理好抛荒问题成了迫在眉睫的事,于是村“两委”再次邀请组长、村民代表、劳务公司召开第二次恳谈会,驻村工作队在会上阐述了土地抛荒与国家政策相抵触,土地使用者是有责任的。再是抛荒的土地进行流转,不仅村民能得到一份固定收益,而且流转给劳务公司进行产业开发,还可以解决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就业,从而为村民创收,也能防止脱贫人口返贫。经过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反复解说和政策宣传,第二次恳谈会征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同意。

“土地流转对村民来说是双赢,土地流转的村民每年增加了一份固定收入,劳务公司安排脱贫户家门口务工,务工人员年均增收10000至30000元左右,消除了脱贫户的返贫风险,可以说是‘一箭三雕’。”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表示。

三项产业链,撑起乡村振兴新局面

2023年以来,村劳务公司流转村民山林、旱地600余亩,开发种植香芋南瓜、优质辣椒、泰优390优质稻三项产业链和3000余平米的产业培育大棚,撑起了村里“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截至目前,劳务公司每年支付给村民土地流转费170000元;每年安排脱贫人口家门口务工4000余人次;每年支付村民劳务费近400000元;带动村民种植香芋南瓜200余亩,除去成本每年创收约210000元。

“去年我在村劳务公司的带动下种了香芋南瓜1.3亩,按每亩3000斤,每斤0.7元计算,除去成本,纯利有2200元左右,比种植其他农作物利润要丰厚,所以今年又跟着种了。”想着今年种植的香芋南瓜又给家里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村民伍先来极其开心。

“为了更多村民能在家门口务工创收,明年计划增加香芋南瓜种植面积100亩,让更多群众分享‘农’字红利、为村民广开致富门路。”村劳务公司负责人黄安平谋划着说。

编辑:封龙仪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