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通讯员梁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近日,新宁县芙蓉学校少先队员用充满童真的表演为福利院的各族老人带来关怀,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石榴花开雷锋日”活动,孩子们纯净的歌声在该县社会福利院响起,用雷锋精神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这也是该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新宁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创新开展“六五四三”工作法,精心打造“六大基地”、持续推进“五同工程”、深入开展“四地共建”、聚力发展“三色经济”,有效引导全县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教育实践基地舜皇里非遗课堂
精心打造“六大基地”,全面建设可看可学可感宣教矩阵。制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县内红色资源、文博资源,建设“宣讲传播基地”“教育实践基地”“传统文化传播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公众教育基地”等六大基地,推动16个乡镇建成教育长廊、主题公园,实现宣传教育阵地全覆盖。2024年以来,宣讲传播基地县委党校专题培训3600人次,教育实践基地舜皇里、红色教育基地宛旦平烈士故居、公众教育基地主题教育馆接待各族游客16.9万人次。传统文化传播基地金城书院大力挖掘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推出《夫夷风物》系列书籍。邀请中南大学56度中南工作室加入理论研究基地,为各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理论研究提供基地支撑,有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红石榴文艺宣传队演出照片
持续推进“五同工程”,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施同过一个节、同上一堂课、同进一个队、同唱一首歌、同讲一个故事的“五同工程”,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各族群众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同过一个节,推出“龙行崀山”“巳巳如意 崀哩过年”等各民族共庆共享节日活动,推动各民族在节日活动中凝聚民族情感、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春节,26万各族群众走进崀山共庆新春。同上一堂课,推出7期《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专题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大思政课”,有力引导各族学生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同进一个队,成立红石榴文艺宣传队,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加入其中,以文艺表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唱一首歌,本县文艺爱好者自主创作歌曲《团结进步永向前》,在全县各族群众中广为传唱;同讲一个故事,讲好从新宁走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钟扬援藏16年,打造“种子方舟”的故事,带动全县各行业的先进模范竞相涌现。
首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音乐节在新宁举行
深入开展“四地共建”,大力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积极探索新时代民族工作跨区域协作模式,与内蒙古、新疆、广西、台湾等四地开展合作共建,建立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文化互动机制,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学共促协议》,就组织共建、文化共育、产业共兴、家园共筑、教育共享、社会共治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举办湘蒙两市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新鄯一家亲 千里民族情”“湘桂情 一家亲”,以及和平文化之旅暨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等一批具有新宁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在海峡两岸民族音乐节、湘蒙非遗文化展演、湘疆爱心捐赠、湘桂红石榴“夏令营”等环节中不断增进情感,架起与各地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桥梁。
黄金瑶族乡梅花鹿养殖
聚力发展“三色经济”,加速推进各族群众走向共同富裕。全力推进脐橙产业稳面积、提品质、强效益,牢牢把握黄金瑶族乡、麻林瑶族乡纳入湖南省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单位政策机遇,大力发展金色脐橙、绿色楠竹、棕色梅花鹿“三色经济”,为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推出“崀橙”品牌,大力推动脐橙产业集群发展。用好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帮助麻林瑶族乡完成楠竹低改996亩,修建林道15.56公里,有效解决制约楠竹产业发展的交通运输难题。扶持黄金瑶族乡立足资源优势建成联兴养殖场等村集体经济养殖场3个,打造“梅花鹿养殖+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发展“鹿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路子。目前民族乡共种植楠竹10.3万亩、养殖梅花鹿3000余头,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年产值1.1亿元,带动1600余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