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付斌
洞口县大湾国有林场通过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等内容,在学深悟透上下真功、在查摆问题时据实情、在实践工作中出硬招,确保学教成果转化为推动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效。
一、坚决破除“三心”,夯实政治思想根基
(一)破除“漠然心”,压实政治责任。过去一段时期以来,个别国有林场党员干部在政治思想教育上仍有一些偏差、在经营管理工作上还有一定缺陷等方面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漠然心态,该场党支部多措并举强化全体党员思政教育,扎实开展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的警示教育,始终以优良作风推动“一园两中心”建设取得实绩实效。
(二)破除“侥幸心”,强化纪律意识。遵纪守规、严于律己是强化纪律意识的基本前提。在扎实有力推动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有个别党员干部职工存在“山高皇帝远”的侥幸心理。然而,“作风建设无小事”,强化纪律意识必须常态化长效化,更应从思想根源上破除侥幸心理。该林场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暨“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和护林员集中教育培训,实行党员上“微党课”全覆盖并提高党课质效,通过增设清廉国有林场建设“微党课堂”和剖析实际案例,结合林场实际,在全场推行《大湾国有林场十不准》,做到以“身边事启迪教育身边人”。
(三)破除“急切心”,长效治理林场。发展省重点林区县新质生产力、推动洞口县五个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和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既要破除“急切心”、需久久为功,又要用扎实的工作作风、务实管用的长效治理举措。一是推行深入山头地块的“一线工作法”,切实减少会议文件,将有的会议改为现场办公,为林农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二是严控“三公”经费,发扬老工人“双肩担树苗、两脚丈山林”的创业精神,弘扬林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增强狠抓作风建设的思想认同。
二、落实管理规制,护航国有林场发展
(一)健全财务制度,强化预算约束。根据《洞口县国有林场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将林场经营收入全额收缴财政专户,杜绝“坐收坐支”;建立专项资金追踪问效机制,确保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该林场积极推行“零预算”管理机制和健全完善“五级审签”(即经办人、分管领导、财务主管、纪检委员和主要领导)财务审批制度,压实责任链条,规范财务管理,堵住财务漏洞。通过事前预算审核、事中检查监督、事后审计验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利用本场党(财)务公开栏,定期公开“三重一大”事项,特别对重点林业项目工程建设和“三公”经费管理情况依纪依法依规进行公务接待明细、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公示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力提升林农职工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防范廉政风险,接受职工监督。针对国有林场实施国家林业重点项目的工程投标招标、物资采购领域及重要岗位人员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切实制定《洞口县大湾国有林场廉政建设风险防控清单》,明确12项重点防控风险举措,有效防范化解廉政风险。尤其对生物防火林带、森林防灭火池等新建或维修项目,及时按规定要求在场部党(财)务公开栏公示公开,确保“预算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林农职工监督。
(三)密切联系群众,提升服务质效。该林场党支部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化“走想找促”。始终以洞口县“提质增效年”活动为抓手,及时解决林农职工的急难愁盼和工区一线亟待破解的难题。积极推行班子成员“蹲工区联点办实事制”和机关人员“常驻工区联系工作制”,督促班子成员执行“每周一天下工区、每月一次访谈会、每年必办一实事”机制,每月至少5天下沉工区一线,与护林员同吃同住同巡林,解决职工住房修缮、防火物资短缺等问题;我场党支部拟采取机关工作人员每年轮流常驻工区联系工作,提升为周边乡镇村民服务质效。
三、狠抓作风整改,刀刃向内自我革新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实作风督查。作风建设具有反复性、长期性和变异性,抓实作风整改,必须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自我革新。该林场已成立学习教育工作和作风建设整改专班,不定期抽查干部职工考勤纪律、公车使用记录,对迟到早退、值班脱岗、公车私用等问题,设立线上线下举报渠道(如匿名信箱、电话专线),鼓励林农职工如实反映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甚至慢作为、不作为等“四风”问题的具体表象,坚持一抓到底,绝不姑息迁就。
(二)常态抓实整改,强化制度执行。落实“一线工作法”,每月深入工区护林点、林农职工家调研1次,从林农职工的“牢骚话”中,调查了解急难愁盼问题,对标对表真查实改。要严格健全完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与监督方式。成立作风建设制度执行督查小组,采取不定期对本场各股室(工区)、各岗位人员的作风建设情况开展督查,对于发现问题实行“零容忍”,一律严肃处理,形成震慑作用。将抓实整改成效纳入党员、干部职工当年绩效考核,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者及时通报批评,对其约谈问责。
四、明确努力方向,持续深化作风建设
(一)弘扬清廉风气,培育干事创业“好生态”。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采取“带头+集中、自主+线上”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要在学深悟透做实、知行信相统一等方面下真功、出实招,树牢理想信念、强筋壮骨补钙、弘扬清廉风气。二是激励干部敢于担当。发展国有林场新质生产力、建设该林场“一园两中心”和创建大湾“3A”国家级景区,只有培树干事创业“好生态”、激励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才能让党员干部有底气、强信心,激发工作热情,鼓舞奋斗精神。
(二)管理融入日常,构筑作风建设“新常态”。管理出效益,作风是保证。一是融入平常工作。要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规定、严要求融入工作规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和绩效考核的各方面、全过程,真正构筑起作风建设“新常态”。比如,在林业重点项目实施中,要明确规定实施的时间表、线路图、责任人和监督者,杜绝推诿扯皮、延误实施等现象。二是规范党员干部日常言行。要采取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方式,始终对党员干部日常言行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规范党员干部日常言行,培养优良作风和职业道德,构筑国有林场作风建设“新常态”。
(三)强化教培机制,锻造作风建设“生力军”。一是创新教培方法举措。严格落实相关规定要求,善于破除守旧的教育授课模式,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培方法,注重教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增强干部职工积极性、参与度和吸引力。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教培方式,发布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感悟先进典型的实践案例,让党员干部学教耳目一新,从而加深其对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的思想认知。二是注重教培效果评估。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推动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因此,务必注重教培效果评估,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跟踪评估该林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效。
教培结束后,采取问卷调查、考试考核、走访座谈等举措,了解其对教培内容的知晓度、对教培措施的满意度和教培对促进其工作的影响度。根据评估结果好坏,及时调整教培方案、改进方法、提高质效,确保教育培训有利于党员干部提高作风建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