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调解要打好“五张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矛盾纠纷复杂多样、千变万化,调解工作应掌握方法。多年的审判实践,我摸索了一些路径与方法,深深觉得调解工作宜打好“五张牌”。

要打好“感情牌”。矛盾纠纷绝大多数发生在熟人之间,或邻居、或故人、或朋友、或亲戚甚至至亲之间。熟人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交情。交情是垫脚石、是黏合剂、是润滑油。调解中,法官宜将当事人之间的感情因素作为突破口,引导当事人珍惜缘分、珍惜感情、重情重义,在回首往事中重拾温暖感、体味幸福感。这样,可使争执双方在调解过程中不致彻底翻脸、不致反目成仇,进而保证调解工作在良好的氛围中顺利进行,同时也为后面的互谅互让打下一定的基础。

要打好“道德牌”。谚语云:“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这是从一个角度说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道德又是一个人立世的底线,此乃平常我们所说的道德底线。审判实践中,往往遇到一些当事人突破道德底线,作虚假陈述,弄虚作假证据,或出尔反尔,不守信用。作为法官,应及时发现,及时批评,依法处置,依法纠正,并积极有效地引导这些当事人内心自省、向善从善,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我相信“人性本善”的观点,调解中我努力把当事人内心深处的善意挖掘出来、激发出来。

要打好“风格牌”。有语云:“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风格即气度品格。事实上,大事也宜做到讲原则与讲风格有机统一。讲风格,才能走出狭隘的认知;讲风格,才能跳出自我的局限;讲风格,才能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让步;讲风格,才能达到胜了自己、赢得对方的境界。著名的“六尺巷”故事里面“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不仅仅是入情的诗句,更成了至理名言。

要打好“利益牌”。没错,矛盾纠纷的双方往往图的是利益。因利益而分歧,因分歧而纷争,因纷争而成讼。作为法官,首先要厘清法律关系,理清利益诉求,看清利益分歧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准利益共同点与平衡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调解过程就是平衡利益的过程。法官要引导、帮助当事人适时地、适当地调整诉求预期,最后达到利益平衡;要引导当事人从追求“己方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双方利益最优化”,进而实现“双赢”而不是“双输”。 “双赢”,则当事人双方赢了,正能量赢了,社会和谐稳定赢了;“双输”,则当事人双方输了,正能量输了,社会和谐稳定受损了。当然,调解过程往往是一波三折,但法官要把握“起落有序”;调解过程往往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法官要帮助当事人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要打好“发展牌”。矛盾纠纷不可怕,法官要积极引导当事人走出纷争,走出阴影,着眼长远,面向未来。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俗语云:“低头不见抬头见”、“做一线留一线,明天早晨好见面”。人活在世上,总是要打交道的。法官把法理、事理、情理向当事人耐心讲清楚,当事人看到未来合作的重要性,就能放弃一些“小九九”、解开那些“老疙瘩”,互谅互让就会实现,调解协议才能达成。

总之,调解过程是法官打好“五张牌”的过程,是激发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的过程,是帮助当事人实现“双赢”互利乃至互帮互助的过程,是促成当事人化沟壑为桥梁、化干戈为玉帛的过程,是凝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过程。

作者:谭逖

编辑:封龙仪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