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 通讯员 刘艳勇
在洞口县山门镇中学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清晨她第一个走进教室,点亮灯光,迎接学生的到来;课间她俯身倾听,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夜幕降临,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她伏案批改作业,登记学习情况,或在资料油印室忙碌地印制讲义……她,就是洞口县山门镇中学教师黄燕——一位扎根乡村教育十八载的人民教师。
远嫁他乡,情系讲台
黄燕出生于郴州资兴市,2007年从邵阳学院毕业后,因爱情随丈夫来到洞口县。初到异乡,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生活诸多不便。然而,面对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她毅然选择留在水东镇中学,成为一名英语教师。
“当时学校缺老师,孩子们需要我们。”回忆起当年的选择,黄老师语气平静却坚定。那时的水东镇中学是一所偏远学校,校舍陈旧,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大多是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普遍困难。面对现实困境,黄老师没有退缩。她自费购置教具,为贫困学生垫付书本费,甚至悄悄资助生活费。
作为班主任,她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工作日里,她与寄宿学生同吃同住——宿舍楼的一头住着她的学生,另一头便是她的家。她用行动诠释了“师者如母”的深情。
春风化雨,爱生如子
在学生们心中,黄燕不仅是严师,更是“黄妈妈”。学生尹冬冬回忆道:“小时候家里穷,老师常叫我一起去吃饭,还悄悄塞钱让我买文具。那时候,好几个同学都在她宿舍吃过饭”。如今已是一名小学教师的李玲动情地说:“是黄老师鼓励我考师范。她对我说‘教育能改变命运’,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也让我走上了和她一样的道路。”
十八年如一日,黄燕所带班级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多次荣获“优秀班集体”称号。她本人也先后被评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最美乡村教师”。2010年,因教学能力突出、专业素养过硬,她被调入山门镇中学任教英语,并担任英语教研组组长。
在她的悉心培养下,数十名学生考入理想大学,更有不少受她影响,选择投身教育事业,成为新一代乡村教师。她还倾心指导青年教师成长,谭东红、刘晓娜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在她的引领下迅速成长,荣获“骨干教师”“师德标兵”“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而面对赞誉,她总是淡淡一笑:“我只是做了老师该做的事。”
坚守初心,无怨无悔
十八载寒来暑往,山门镇中学早已旧貌换新颜,教学楼拔地而起,设施日益完善。然而,黄燕那份朴素而深沉的教育情怀始终未变。尽管曾有机会调往城区条件更好的学校,她却一次次选择留下。“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她说得轻描淡写,却重若千钧。
如今,四十多岁的她依然奋战在教学一线:清晨进班辅导,白天授课教研,夜晚批改作业、准备资料。她的身影穿梭于教室、办公室、打印室之间,仿佛不知疲倦。青丝渐染霜雪,初心却越发坚定。
山门镇中学校长由衷感慨:“黄燕老师是千千万万乡村教师的缩影。她用二十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情怀——平凡中见伟大,坚守中显担当。”
廿载光阴,桃李芬芳。黄燕老师用一颗赤诚之心,在异乡的土地上播撒知识的种子,让无数乡村孩子的梦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她说:“只要我还能站在讲台上,我就会一直教下去!”这朴素的一句话,正是她教育人生最动人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