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 通讯员 谢忠
在新宁县偏远的乡村中学,有这样一位教师:他既是地理课堂上用粉笔勾勒山川的引路人,也是毕业班教室里为学生点亮梦想的守夜人;既是后勤管理线上精打细算的“大管家”,也是政教工作中春风化雨的育人者。从初出茅庐的地理教师到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唐勇平老师用13年光阴,在乡村教育的热土上书写着令人动容的教育诗篇。
初心如磐:从地理教师到全能教育者的蜕变
2012年,刚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的唐勇平老师怀揣着“让乡村孩子看见世界”的理想,来到新宁县马头桥镇一所条件艰苦的乡村教学点。面对破旧不堪的教学楼,杂草丛生的操场,没有通电、通水的教师住房,唐老师没有退缩,反而将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当成自己的亲人;将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扎扎实实工作。正是这份对教育的赤诚,成为他后续承担多重职责的基石。
使命在肩:以多重身份践行教育担当
随着学校发展需要,唐勇平老师开启了“斜杠人生”:作为班主任,他凌晨六点到校陪学生晨读,深夜十点查寝后才回家;担任后勤主任期间,让学校后勤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政教主任任上,他建立“心理疏导室”,三年累计化解学生矛盾200余起;作为团支部书记,他策划的“文体艺术节”“冬季运动会”等活动,让作为乡村学校的学生在学校能找到存在感、荣誉感和参与感。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付出,实则是教育者最本真的坚守。
后勤革新:从“管家”到“创新者”的跨越
在后勤主任岗位上,唐勇平老师展现出惊人的管理智慧。他推行“节能积分制”,将水电费节约部分转化为班级图书基金;建立“教师菜园”,既解决部分食堂供应又成为劳动教育基地。这些创新举措使学校后勤满意度从65%提升至92%,更培养出学生珍惜资源的意识。
管理智慧:副校长岗位上的教育创新实践
2023年升任副校长后,唐勇平老师主导的“师徒结对”教师培养计划,让20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骨干;推行的“分组学习制”教学实验,使后进生转化率提升40%;构建“家校联动”德育网络,让家长参与度达到85%。
十三载耕耘,书写乡村教育诗篇
13年来,唐勇平老师累计授课超6000课时,多次获省、市、县各级表彰和奖励。但最让他自豪的,是见证乡村中学从600人发展到1100人的蜕变。正如他在教育笔记中所写:“每个孩子都是待放的花苞,我愿做永远的守望者。”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这位扎根乡村的教育者,正用最朴实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