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通讯员 王小莉)清晨,郑艳娇老师早已立于讲台之侧,指尖轻拂过作业纸页。那细致如绣花的红笔批注,是她心系学生最无声的证言。十余载光阴尽付于讲台,她以灯的姿态伫立,默默为孩子们照亮前路。
郑艳娇老师心中装着每个孩子的冷暖悲欢,她的办公桌抽屉里珍藏着百余份学生成长记录表,每一页都记录着孩子们的闪光点与特殊需求。有一次,她发现女生小琳(化名)蜷缩在教室角落,苍白的脸上沁出冷汗。郑艳娇立即解下自己的外套裹住学生,从“秘密抽屉”取出红糖姜茶和暖贴——这方寸天地还藏着女生们的“应急港湾”。当温热茶杯递到手中时,小琳扑进她怀里哽咽:“您比我妈妈还早发现……”男生们戏称那个抽屉是“郑妈妈的百宝箱”,却不知箱底压着三十多张写着“谢谢妈妈”的纸条。
郑艳娇老师育人,尤重“字如其人”之古训。她深知端正书写不仅是习惯养成,更是品性雕琢。课前,她端坐教室前排,与学生一同提笔临帖。笔尖沙沙如春蚕食叶,那专注身影与纸墨清香,在无声中筑起一道沉静的堤坝,隔开了外界的浮躁喧嚣。学生作业本上日渐工整的笔迹,正是时光赠予她的勋章。她常说:“字是心的窗口,一笔一画皆是行走的姿态。”在电子屏幕泛滥的时代,她以笔墨守护着文化根脉,也重塑着少年们的精神骨骼。
更令人叹服的是她于教学上的锐意创新。她将英语课堂化身为探索世界的航船,巧妙融入地理元素:讲解“mountain”、“river”等词汇时,她以世界地图为背景,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各地山川形胜;设计“环球旅行”情景对话,让语言学习与地理知识同频共振。一堂示范课上,学生们流利地用英语讨论起长江黄河的流向与沿岸生态,令在场教师感慨道:“她让知识在学科边缘处交融生长,点燃了课堂的无限可能。”当学生英语成绩跃居前列,并在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那正是郑艳娇老师严谨治学结出的累累硕果。
“真正的教育,是看见每颗露珠的闪光。”郑艳娇老师如是说。十余载春秋,她时刻践行着“教育非他,乃心灵之唤醒”的信念。这盏明灯,既映照出当下师生相得的温暖图景,亦昭示着未来无数生命的可能方向——光焰所及处,荒芜化为绿洲,稚嫩走向茁壮。教育的星空,正因这样执灯者的存在而愈发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