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洞口
洞口:无人机架设“空中通道”破解山区秋收难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肖晴蕾米桂美 丰丽群)近日,秋阳穿透雪峰山余脉的云雾,洒在洞口县长塘瑶族乡的陡坡稻田上。农户丰大伯站在田边,指尖摩挲着镰刀柄,回忆起往日秋收的场景:“以前收稻子,背着几十斤稻穗沿着小路往下挪,腿肚子都打颤,一亩地要折腾好几天。”

长塘瑶族乡“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地形特征,长期以来让农机“进不来”、粮食“运不出”。每到稻谷丰收季,乡亲们只能靠背篓装稻穗,沿着崎岖山间小路往下走。遇上秋雨天气,路面湿滑,摔伤事故时有发生。“去年我家老婆子就是扛稻子下山时崴了脚,在床上躺了大半个月。”丰大伯话语间,满是对过去秋收困境的无奈。

今年,山间响起的无人机嗡嗡声,为这里的秋收带来了新变化。

9月2日,丰大伯耕种在山坡的稻田里,工作人员迅速将一袋袋装满稻谷的袋子,稳稳固定在无人机的挂载装置上。随后,无人机沿着预设线路,越过陡峭山梁,几分钟就将稻谷直接吊运到了约定的山腰平地。

操作吊运无人机的该乡山龙村村民沈云德。他了解到农用无人机在解决山区运粮难问题大有作用,便主动报名参加了洞口县职能部门组织的农用无人机系统化培训班,考取操作证书,购置了适配的农用无人机,为村民提供服务,用技术为乡亲们的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翅膀”。

无人机运粮除了效率高,成本优势也十分明显。丰大伯算了一笔清晰的账:过去收割一亩地的稻谷往往需要折腾四五天,再加上运输工具租赁费用,整体成本居高不下。使用无人机运输,每吊运一吨稻谷成本仅需200元左右,大幅降低了成本。

长塘瑶族乡的这一实践,为山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经验。针对“山地多、平地少”的地形限制,通过引入适配山地环境的无人机等智能装备,能够有效突破地理条件制约。

秋收以来,沈云德每天接单忙个不停。现在他不仅运稻谷,转运楠竹、玉米、红薯及肥料等,他都接受预约,服务范围也早就超出了长塘瑶族乡,延伸到了周边乡镇,带着他的无人机,俨然成了穿梭在青山绿水间的“大忙人”。

山风拂过田间稻茬,裹挟着新粮的清香,也映照着瑶寨里乡亲们的灿烂笑脸。如今,无人机架设的“空中通道”,悄然改写着长塘瑶族乡“爬坡秋收”的旧图景,曾经困扰瑶族农户的秋收难题,正渐渐成为历史。

编辑:封龙仪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