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洞口
洞口县岩山镇: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一路生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通讯员 廖远慧

近期,朝露沾衣,网格员踏埂排查路险;炊烟渐隐,干群围坐共议民生。这遍布乡间的“星火”,正是洞口县岩山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笔,书写基层治理答卷的生动注脚。

融情入理微宣讲,政策理论润人心

“在树荫下面乘着凉、听着故事,医保咋交、养老咋办,我就全明白了!”岩山镇菱角村的雷大爷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言语间难掩喜悦。近年来,岩山镇打破“会场宣讲”模式,将阵地搬到晒谷场、古树下、村头凉亭,用“家常话”讲清“大政策”。老党员、退休干部组成的“银发宣讲队”,带着本土红色故事走村串户,让理论有了“岁月的厚度”;青年干部组建的“志愿宣讲团”,用短视频解读各类政策,让政策上的文字能被村民“看得见、听得懂”;村医、农技员化身“专业宣讲员”,在田间地头指导果树修剪、讲解医保报销新规。今年以来,岩山镇依托农家院落会、民情恳谈会开展政策理论宣讲90余场,从森林防火注意事项到社保、低保办理流程,从防返贫政策到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宣讲覆盖群众超8000余人次,让党的理论与惠民政策在烟火气中浸润人心。

五级联动织密网,民意畅通有回音

“诉求有人听,结果有反馈”是洞口县岩山镇对群众的承诺。该镇依托“镇—村—片—组—户”五级联动体系,将10个村划分为51个片,选配300余名熟悉情况的党员、村民代表构建起民意收集网,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防、交通疏导、纠纷化解等工作;积极开展“岩山夜话”,通过干群围坐相互交流,政策疑问当场解答,民生难题共同商议。针对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线下倾听”不打折扣;针对年轻人群体,搭建“线上议事”平台,通过微信群、政务小程序,让群众能够“指尖提诉求”。

为确保诉求落地,该镇建立“三单督办”机制:水管维修、政策咨询等诉求“即时办”,当场回应解决;征地补偿遗留、历史纠纷等问题“跟踪办”,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反馈进度;涉及跨部门的水利设施改造、片区环境整治等复杂问题“组团办”,协调民政、农业、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合攻坚。今年以来,该镇通过各类渠道收集民意诉求139条,办结率达97%以上,解决邻里纠纷、环境治理等矛盾200余起。

阵地巧用添活力,服务融合惠民生

该镇指导各村灵活运用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村级活动阵地,今年以来,共组织帮扶关爱、村晚文艺演出等各类活动9次,服务村民500多人次,进一步提升阵地建设的热度、温度、广度,并在收割季节开放公共区域,让村民能够晾晒稻谷、玉米等农作物,推动党群服务圈与群众生活圈融合发展。同时还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置,在道路沿线、集镇街道、村庄院落等公共区域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对不符合规范的垃圾处理点进行整改,拆除彩条布围园900余米、露天垃圾池85处和废品回收站围挡2处。更有创新实践——依托村级活动中心建立“六零积分换商品”商店,群众参与政策学习、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等均可积累积分,可在村级商店兑换肥皂、毛巾等日用品。同时积极与村内商店洽谈建立合作兑换点,让群众多渠道换取生活物资,将政策宣讲与积分激励机制深度融合,使惠民政策在日常互动中自然传递。

从宣讲桌到农家院,从问询声到脚步声,洞口县岩山镇始终以党建“红”为灯,勾勒基层治理的轮廓,通过做实微宣讲、畅通微民意、办好微实事的闭环机制,照亮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编辑:曾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