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邵阳各区县中,绥宁的“生态优势”尤为突出——森林覆盖率达76.7%,拥有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等优质生态资源。近年来,绥宁摒弃“以牺牲生态换增长”的老路,以“生态保护为基、文旅融合为翼”,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绥宁的文旅融合,首先体现在 “生态资源” 与 “民族文化” 的精准结合。以东山侗族乡为例,该乡不仅有连片的红提种植基地,更保留着侗族拦门酒、合拢宴等传统民俗。今年 9 月,苗族歌手贵州潘潘走进东山红提园,以 “歌声 + 直播” 的方式推介红提,既让外界看到了红提的优质品质,也让侗族文化通过镜头走向全国,活动当天就带动红提销售额突破 50 万元。此外,绥宁还打造了 “黄桑生态观光 + 上堡古国民俗体验” 的精品线路:游客在黄桑感受原始森林的静谧,到上堡古国体验侗族歌舞、古法造纸等非遗项目,让 “看风景” 变成 “品文化”,2024 年该线路接待游客超 80 万人次,带动周边村落民宿、农家乐收入增长 40%。
在生态保护方面,绥宁始终坚持 “保护优先”。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 “林长制”,安排专人巡护森林,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非法捕猎等行为;同时,推进 “生态修复” 工程,对过去过度开垦的土地进行还林还草,目前保护区内珍稀动植物数量较 5 年前增长 20%,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值得一提的是,绥宁还将 “生态保护” 融入民生 —— 发展生态农业,种植有机水稻、生态茶等,让农民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增收;推行 “垃圾分类”“污水治理” 等乡村环境整治,让农村人居环境更优美。
绥宁的实践,为生态敏感型区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生态不是 “发展的包袱”,而是 “独特的优势”。当生态资源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当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绿色发展便不再是 “遥不可及的理念”,而是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未来,随着绥宁文旅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其 “生态 + 文旅” 的发展模式必将释放更大潜力,成为邵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 “靓丽名片”。
作者: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