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著明:山沟沟走出的“航天数据王”
坐在屋檐边,听妈妈说往事。 袁光宇摄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刘飞)8月15日,邵阳县黄荆乡腊树村沸腾了。从前只偶尔从卫星发射电视直播中看到的那位掌握火箭存亡命运的人,回乡探亲来了。
巧的是,头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他的事迹,几乎所有邵阳观众都从他那不改的乡音中判断出了他的籍贯;此前的4月9日,湖南卫视在专门报道湘籍科学家的“绝对忠诚”栏目中,也曾以《阿甘一样的“火箭数据处理王”》为题,对他作了长达数分钟的专访。
他,就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测控高级工程师车著明。
车著明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成长传奇
1963年,车著明出生在腊树村的车家院子。那时,三年困难时期刚过,车著明从小最刻骨铭心的感受,就是“饿”。据车著明的小婶娘回忆,儿时的车著明总是刚吃完饭就喊饿,饿得受不了了,就跑到各个婶娘家讨东西吃。手中的东西还没吃完,就又喊饿。因此,小婶娘曾给了车著明一个“饿死鬼”的绰号。
跟“饿”一样让车著明难以忘怀的,是母亲反复给他讲的一个故事:1942年,母亲13岁的时候,外祖父、外祖母相继死于瘟疫,母亲三姐弟全成了孤儿。1945年,16岁的母亲带着两个弟弟“走日本”,结果走着走着走散了,三姐弟天各一方,互相不知去向。待母亲在深山里藏了一个多月出来找两个弟弟时,只找到大弟弟,并被人告知小弟弟早已经病死在路上。母亲伤心得哭啊哭,哭得双眼都快瞎了,最后才带着大弟弟一路乞讨活了下来。
听了母亲的这个故事,车著明感到很气愤,也很羞辱。一颗自强的种子,从此在他的心窝里发芽。
1978年,车著明以全公社第一的成绩初中毕业,并被湖南机械工业学校录取。1981年,车著明回县参加了工作。每月,他将自己的工资分成三份,一份给家里,一份给自己作伙食费,还有一份用来买书。在车著明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大学梦,他想把当初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选择考中专的学业补回来。
1984年,我国开始实施自学考试政策,这给车著明带来了圆大学梦的机会,他第一时间报了名。当时工厂环境差,劳动强度又大,一天下来筋疲力尽。他每天凌晨3时起床学习,一直学到7时。困到睁不开眼睛的时候,就用冷水洗脸;洗脸不管用,就把整个头浸到冷水里。“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车著明以全国自考邵阳总分第一的成绩,拿到了应用数学专科文凭,并获得湖南省教委颁发的“高教自考勤学奖”,还受到了主考院校——国防科大领导的接见和表彰。于是,他又报名参加国防科大的本科自考。
在自学本科毕业后,1990年,27岁的车著明又以自考生的身份,顺利成为国防科大应用数学概率论专业全日制研究生。
国防科大当年本欲在全国招收该专业研究生4人,但实际上只录取到车著明一人。这给车著明的学业提供了意想不到的优越条件。上课时,老师一个人在台上讲,车著明一个人在台下听;考试时车著明在第一排做题,老师就坐在后一排监考。车著明虽然读的是研究生,享受的却几乎是博士生的待遇。毕业的时候,他完成了高质量的硕士学位论文。
事业传奇
1993年研究生毕业后,车著明来到当年红军彝海结盟的川西大凉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经过21年的艰苦磨练,如今他已成为该中心唯一一名可以下达火箭临危炸毁命令的人。
时光倒回到2010年1月17日,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长征三号丙火箭起飞后,安控显示屏上突然出现异常,安控助理赵梅心里猛地一紧,瞬间额头上渗出了冷汗。
“难道要炸毁火箭?”从事火箭安全控制17年来,这种情况,车著明还是第一次遇到。此时,作为安控辅助判决专家,他双眼紧盯屏幕,面色凝重。
指控大厅里坐满了各级领导和航天专家,他们还不知道隔壁的安控机房里,已紧张到空气似乎凝固。
异常出现在火箭起飞50秒后。只见速度曲线显示屏上,突然出现连续大幅度跳变;5秒之后,数据跳变依然剧烈,且不断跃出炸毁线。从数据显示情况看,火箭已岌岌可危。
连续5秒,这是地面必须实施安控的极限时间。
万不得已引爆火箭,这在日本和美国等航天发达国家都有过先例。
“怎么办?”赵梅轻声地问。
车著明并非不紧张。异常情况出现后,他来来回回扫了几遍测控数据。对于天天都跟数据打交道的车著明而言,这些数据就像小时候放的羊一样,什么特征,他一清二楚。
短短几秒之内,车著明已经综合比对了多个瞬息万变的关键测控数据,心里终于有底了。
“应该是设备跟踪问题,继续观察。”车著明语调轻缓,但透着自信与果敢。
第58秒后,测控数据趋于稳定,火箭飞行各项指标良好,发射任务又一次获得圆满成功。
电光石火之间,一场危机消除于无形之中。事后分析表明,雷达数据的异常源于火箭搭载的某设备给出的下行信号不稳定。
“要在短短几秒内,结合7个显示屏给出的数据,准确判断出设备工作状态和火箭飞行状态是否正常,没有对设备性能的深入了解,没有对遥测数据特性成竹在胸的把握,根本做不到。”回忆这一段经历,赵梅对车著明充满崇敬之情,“车高工,神了!”
“神了”的背后,是以知识为底气的瞬间迸发。
“神了”的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苦苦煎熬。
车著明在火箭测控技术领域孜孜不倦地探索,源于我国航天发射史上的惨痛三幕。
第一幕发生在1992年,车著明还在国防科大读研。那天,他正带着加入党组织的兴奋,坐在教室里观看我国为尼日利亚发射商业卫星的电视直播。在火箭点火的一刹那,电视突然黑屏。静默一会之后,传来主持人低沉的声音:“发射因故终止。
第二幕是在1995年。当天,刚加入航天发射团队不久的车著明正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遥测设备旁,突然听到一声响,看到一团火,价值数亿元的火箭和卫星同时灰飞烟灭。
第三幕在1996年,一尾火箭带着卫星撞山爆炸,现场惨不忍睹。
第三幕发生后,当一封写着“长城奇耻,国人心寒”的信寄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时,所有西昌航天发射人的心都被刺痛了。尤其是一些外媒乘机大造舆论,企图抹杀我国航天发射事业取得的成就时,儿时母亲逃亡的场景浮现在车著明的心头。他感觉自己的心在滴血。
“不把我国航天发射质量搞上去,我誓不为人!”车著明给自己下了军令状。
他首先自告奋勇承担起“液体火箭爆炸毒气扩散研究”课题。自揽这个课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火箭发射事故接连发生后,业内业外对火箭爆炸产生的威力和破坏力心有余悸,这个心魔不除,难以重振我国航天发射事业的士气。车著明经过1000多个昼夜的刻苦攻关,最后终于圆满完成了课题任务,并成功应用到了航天发射的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中,一举扭转了大家“盼发射又怕发射”的局面。
自此,车著明在研发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他率领团队开发了“火箭遥测信息快速处理系统”和“航天发射数据快评系统”,大大缩短了火箭数据处理时间;创建了“航天器飞行数据融合处理方法”,节省了卫星燃料,延长了卫星寿命。
进入火箭发射领域工作21年来,车著明共参加了57次火箭发射,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8项和国家发明专利3项,还担当中国《遥测遥控》期刊的编委,成为我国当之无愧的“航天数据王”。
生活传奇
车著明的生活,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车著明是个航天骄子,但同时也是一个生活“傻子”。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名从事数控机床生产的中专同学多次盛情邀请车著明加入他的公司,不仅许以40万元年薪,还许以高达20%的股份。车著明笑笑说:“你的使命是创造社会财富,我的使命是为我们国家夺取制天权。我们的使命各不相同,还是各走各的道吧。”
车著明与妻子莫小军是在邵阳县氮肥厂相识相爱的。1990年车著明自学考取国防科大研究生时,整个邵阳县城为之轰动,县委、县政府为他上学特意举办了欢送会。许多人议论车著明会另觅新欢,连莫小军自己也担心如意郎君会一去不复返。但读研的第二年,车著明就回到邵阳县迎娶了莫小军。不过,车著明将妻子一路带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后,却一直让妻子在商店里做着售货员。他从来没带妻子观看过一回火箭现场发射,从来没给妻子送过一束鲜花。有一次得到一笔他认为不菲的奖金,想起要给妻子买点首饰。走进珠宝店一看,却被动辄上万的首饰价格吓得直吐舌头,最后才壮着胆子给妻子买了一个几千元的金戒指。
车著明给人帮忙,经常会让对方感动得流泪。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同事求助一个自己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第二天一早,收到的是车著明整理的条目清楚的49页报告;年轻新同事有技术问题打电话求助正在打点滴的车著明,他拔掉针头就赶到同事身边。
车著明也创造了健康传奇。从1979年起,他每天早晨坚持跑6公里,即使下小雨,他也打着伞照样跑。虽然年逾五旬,虽然长期用脑过度使他早生华发,但至今他还拥有运动员的心脏:每分钟心跳60次。但即使拥有这么好的心脏,他也常常会被累垮在地。有一次,车著明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卫生间,要不是妻子及时发现把他拎了出来,一颗科学巨星就险些陨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还流传着车著明半夜加班回家的一个笑话:老车家楼下的邻居半夜睡着被吵醒了,听到有人拿钥匙开自己家房门,战战兢兢一问,才知道是深夜加班回家的老车迷迷糊糊开错了门。
车著明虽然是有名的科学家,也并不缺钱。但他家住的房子依然是70平方米,地板早开了裂,衣柜门也张开了大嘴,沙发是从搬家的同事那里捡来的;他最贵的衣服是出国考察时买的一套800元的西装,家里唯一的一张“全家福”是10年前带妻儿旅游时拍的;就连婚纱照也简单得只有一个人:婚纱照即将开拍时,他临时接到紧急任务离开影楼,妻子无奈之下只得拍了张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