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 通讯员 唐慧 梁雨 谭贤伟
近年来,新宁县深入贯彻落实“旅游立县”发展战略,紧扣“百里脐橙连崀山”发展理念,聚焦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目标,大力探索“旅游+民族团结”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机结合,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高地。围绕落实“旅游立县”发展战略,以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切实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加强规划引领。出台《新宁县全域旅游政策意见》《新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政策,组建国有独资企业湖南崀山旅游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推动旅游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成功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8家,省级乡村旅游景点11家、研学旅游基地3个,形成以5A级景区崀山为龙头、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景点为补充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新宁成为各族群众追求“诗和远方”、和谐共居的交融之地。加快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白新、永新、新新三条高速等旅游通道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城景通”“景景通”“乡景通”工程,加速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有力带动大湘西旅游圈发展。完成锦绣恐龙乐园、崀山旅游中心、窑市村“崀山橙道”、崀笏村文旅特色风情街等项目建设,实施智慧景区提质工程,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全面启动“一部手机游崀山”。建成崀山橙道4.23公里、崀笏水文化广场8000平方米,精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主题馆、文化广场等特色地标12处,持续为各族群众提供新的互动场域。加力示范创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景区景点员工培训,融入导游解说。在景区售票窗口、检票窗口设置“红石榴”示范岗,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整合优势资源,有效植入休闲体验、地质观光、研学科考等多种元素,精心打造精品线路5条。大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建成夫夷江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主客共享的绿地和公园,建设全国最南端的朱鹮栖息地,崀山景区列入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新宁成功入选全国“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景区成为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教育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景区看得见、摸得着、感悟深。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系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纽带。将旅游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旅游各方面。深挖地域文化。打好书院文化、楚勇文化等“六张牌”,分批分类打造西村坊古民居、刘氏宗祠、金城书院、放生阁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传承创新“岩鹰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培育崀山瑶寨非遗展演、水岛秀、温泉民宿等沉浸式旅游新产品,广泛宣传《爱在崀山》《八峒恋歌》等文旅节目,充分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魅力与活力。挖掘国家一级文物夔龙壶,以及土司城遗址、湘桂古道等文物遗址承载的民族“三交”故事,让文物说话,使各族群众切身感受中华民族走向命运共同体的客观历史过程。全力推动宛旦平故居创建省级重点红色教育基地和4A级旅游景区,推动红色文化带动旅游发展。创新节庆载体。倾力培塑各民族共享的节庆旅游品牌,加强“四个共同”宣传教育。推出“龙行崀山”“盛世中华月满崀山”“山野市集花灯会”“二十四节气茶话会”等各民族共庆共享节日活动,举办年货节、崀山春晚、龙灯巡游赛等传统民俗活动,创办崀山峒歌节、乌饭节、盘王节、巡田乡芍药文化旅游节、靖位乡“三月三看笑岩”民俗节庆活动品牌,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潮起来,使节庆活动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营造互动空间。各景区景点通过LED屏、展板、宣传折页等方式,大力宣传“四个与共”“四个共同”等内容。将中华文化元素和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好图片、好故事、好视频嵌入旅游网上服务领域。举办“湖南省5·19中国旅游日”崀山文化旅游推广季、“中国崀山脐橙文化旅游节”“舜皇山野茶节”等重大活动,举办首届崀山风筝节、乡村音乐节、星空露营节活动,让景区成为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
加强国际文化传播,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桥梁。多形式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大力推动中外民心相通,使中华文明更广泛、更持久地在海外传播。举办国际赛事。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开发集山地观光、休闲度假、户外健身为一体的旅游新业态,连续举办多届“潇湘100崀山国际越野赛”“环球旅游小姐国际大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大型国际活动,以崀山特色景观为载体,以越野跑竞技为展现方式,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参赛,向世界展示有着奇山秀水自然风光、浓郁特色民族风情、全面开放包容的新宁形象。发挥侨界力量。举办“亲情中华˙寻根之旅”系列侨界人士文化交流活动、2023年首届湖南省“聚侨兴湘”活动暨海外侨胞故乡行、侨界好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等活动,促进海外侨胞在崀山旅游中不断感悟中华文化,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2023年12月,新宁崀山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成为凝聚侨心侨力、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国故事的一张靓丽名片。讲好崀山故事。大力借助央视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和海外华文媒体平台,推动崀山走向世界。央视泰语节目《榕知中国》向海外观众展现崀山魅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专题节目对新宁崀山进行了重磅推介,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新的助推引擎。同时充分发挥崀山典型的丹霞地貌、奇特的地质结构、生物多样性以及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旅游格局优势,打造集灵山秀水与深厚文化为一体的世界遗产旅游示范点。2023年崀山入选国家级旅游线路之“长江世界遗产之旅”线路,成为展示中国魅力的重要窗口。
激发旅游带动效应,开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赛道。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促进各族群众更好享受旅游发展成果,在旅游发展中进一步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壮大特色产业。不断释放“崀山旅游”“崀山脐橙”乘数效应。种植脐橙52万亩、年产70万吨,围绕“景区变产区、产区变园区”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百里“崀山脐橙”主题观光走廊,成功打造10万亩精品脐橙旅游观光带4条,建成脐橙旅游观光园21个面积近20万亩、休闲农业企业26家,29公里长的“醉美橙道”有效串联沿线示范点、精品园,成为各族群众的产业振兴路。打造“崀山脐橙旅游文化节”品牌,以橙为媒、以旅会友、以节联商,推动“旅游+脐橙+民族团结”深度融合,脐橙已成为各族群众的致富果、团结果。促进瑶乡振兴。发挥麻林瑶族乡、黄金瑶族乡民俗风情独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厚重的资源优势,挖掘整理瑶家文化、表演艺术、传统礼仪、传统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多种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瑶族首饰、服装等产品。展示高山地区的反季果蔬、“白玉兰”冬笋,蕨类野菜,深度开发梅花鹿酒、梅花鹿茸血、鹿鞭、鹿胎。还原当地打糍粑、油茶,唱山歌传情,婚俗、唱土地、求雨、港峒话等民俗,让游客看到独特的建筑风格、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及独特的民族文化。积极实施整村推进休闲旅游村庄创建活动,推动民族乡村旅游产业“种养加销游”五环联动、“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崀山旅游“一体两翼”之南翼,绘制瑶乡振兴新画卷。推进全域旅游。大力推进文旅、茶旅、农旅、体旅、工旅融合,构建融合农事体验、研学旅游、艺术晚会、健康餐饮、温泉养生、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条,大力推广“景区带村”模式,推进全域旅游提质升级。舜皇里旅游度假区入选“首批湖南省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打造了新宁夜经济新的增长极。大力发展旅游业态创新,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让各族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2023年全县旅游总人数达到594.8万人次,总收入达到68.41亿元,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带动全县30多万名各族从业者过上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