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7日,一辆加长货车满载冬笋从绥宁县水口乡驶出,风驰电掣地朝上海、杭州方向开去,这是水口乡今年春节后接到客户急电,加班加点收购、精心挑选、包装后,发往沪杭地区供应元宵市场的最后一车货。
2009年是水口乡竹笋生产大年,由于价格逐涨,春节前产地收购价每公斤10—12元,创历史最高价,全乡共计收购冬笋近300吨,仅此一项共收入290多万元,人平增收300元。该乡曲溪、田凼、大浪江等村有上百户农民,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挖笋中,每户纯收入都达到一万元以上,全乡一户采挖鲜笋收入三五千元者则比比皆是。该乡经营者收购这一届鲜笋更是赚得钵满盆盈,人平盈利达到1—3万元。
水口乡今年竹笋获利丰厚的主要原因一是楠竹低改增产显著,上市货源充足。近年来水口乡大力推广楠竹低改技术,全乡十多万亩竹林百分之八十的竹林进行了挖沟深耕,扫除柴草,追施了专用有机肥,新笋新竹围径增大3—4厘米,同比每亩增加新笋新竹四成以上。二是全县成功地进行林权制度改革,使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放心投资开展低改。三是近年来绥宁县建立鲜笋绿色通道,取消了多年来存在的一些不合理收费及繁碎的出口手续,使经营者能在短期内将竹笋收得上,运得出,销售得好。今年外销冬笋没有一车在运输途中受阻,没有一车积压变质跌价。四是水口乡培养了一批出色的营销员和经纪人,他们大部分都是本乡本土人,有收购经验,同时十分熟悉国内各大中城市各个时期的鲜笋行情和销售价格。五是改变营销策略,做活冬笋生意,千万百计将沪杭地区要货客户吸引到本乡来,请要货客户验质出价,再以外销价定收购价,达到稳赚不亏,严格按照客户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收货交货,以诚取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