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暑假应补什么“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又一个暑假将至,各类针对中小学生的暑假补课班招生广告又到处可见,什么写作辅导班、奥数指导班、英语培训班、舞蹈班、美术班……不少家长也正在考虑让自己的孩子暑假补什么“课”。
    放暑假,本是让孩子们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再补文化课,显然有悖教育本义。笔者之见,暑假应补“三课”。
    一补“劳动课”。劳动是一切成就的基石,劳动观念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可时下在不少地方,教育部规定的劳动课被一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挤掉了;许多应该让孩子们承担的劳动,都被“望子成龙、盼子成凤”的家长代劳了,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暑假补上劳动课,让孩子们参加必要的家务劳动、社区劳动和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培养孩子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的品质,是非常必要的。
    二补“孝敬课”。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孝心不会与生俱来,必须从小抓起,通过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来培养和熏陶。孩子长期在校,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少。暑假孩子回到父母身边,正是增进亲情的好时机。让孩子在假期做一些体贴、关心长辈的事,会拉近孩子与长辈的距离,培养孩子的孝心,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三补“爱心课”。助人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其内在的驱动力是爱心,同情心。爱默生说:你能诚心诚意地帮助人,别人也会来帮助你,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好的一种报酬。现在许多孩子缺少爱心,实际是大人没有给他们奉献爱心的机会。暑假,家长可通过让孩子去老敬院服务、照顾院子里的老人或残疾人、帮助村里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际行动中树立助人为乐的意识,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暑假应补社会实践课,少一些书本教条的死记硬背,多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少一些陈规陋习的传播误导,多一些传统美德的熏陶感染,补一些孩子们在课堂上和书本里学不到的生活知识和人生哲理。
作者:袁冰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