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绥宁
重彩绘就新蓝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水泥路面通庭院,葡萄柑满田园,涓涓流水围村转,房前屋后果飘香,文化广场歌声扬!”在绥宁大地上,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重彩绘就新蓝图,浓墨勾勒新画卷。绥宁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富裕起来,让农业发展起来,让农村靓丽起来。
    抓建设促提升,让农村环境靓起来“水泥路通门前,自来水进厨房,做饭照明用沼气,村落干净又文明。”在白玉乡塘玄湾村文化广场,村民们以精炼的语言,向前来取经的外乡村民讲述新农村建设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
    绥宁县按照县、乡、村三级整体规划,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保障能力,描绘出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近年来,该县通过县财政投入、县直单位扶持、村级集体经济投入、农民自筹等形式筹集资金55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实施了以“清垃圾、清污沟、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为内容的“三清五改”工程,完成通村公路硬化900多公里,完成通组道路硬化620公里;240个村完成了农网改造,线路总长2200.3千米;修建14处安全饮水工程,     解决了12000人饮水问题。该县还大力推广农村沼气、秸杆气化炉、太阳能等新型能源,新建沼气池3000多口,推广高效生态模式400户,完成禽畜场沼气环保工程2处,创建沼气示范村8个,发展示范户300户。在绥宁许多村庄,烟熏火燎做饭的土灶台变成了干净卫生的沼气炉、液化气炉;臭气冲天,污水横流的旱厕改成了水冲式厕所;村民住上了整齐划一、漂亮的居民房。
    抓产业促增收,让农民口袋鼓起来今年,黄桑坪乡300亩高山西红柿获得丰收,亩产超过1万公斤,销售价达到每公斤2.6元,村民收入大幅度增加。9月份以来,来自怀化、邵阳等地的老板纷纷来到该乡收购西红柿。
    绥宁县按 照“一乡一品 ,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 ,制定完善了产业发展规划 ,积极培育 、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实 施“246810”工程 ,即每年发展2万亩延季蔬菜、4万亩楠竹丰产林培育、6万亩造林、8万亩杂交水稻制种、10万亩优质稻;建立了外销高效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楠竹丰产林培育基地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等10大农业产业基地;扶持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目前共有9家市级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农村示范村主导产业明显 ,草寨村以楠竹丰产培育及加工为主 ,大团村以中药材生产及加工为主 ,大龙村以杂交水稻制种为主 ,红岩村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该县先后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10家 、畜禽养殖专业     合作社4家 ,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难卖问题;推广联合收割机 、拖拉机 、耕田机等新式农机具560台 ,发展农机大户30户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培训农村富足劳动力1万人次 ,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2000多人 ,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去年 ,该县新农村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手机电话入户率达85%;电视入户率达96%。
    抓乡风促和谐,让农民日子甜起来农闲时节,在该县黄土矿自然村的农民文化活动中心,总能看到这里的农民或在读书看报,或在进行健身活动,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蜜。这是该县着力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力促乡风文明的生动写照。
    绥宁县以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示范村为依托 ,以“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为载体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拓展文化阵地 ,实 施“文化百强村”建设工程 ,建村部295栋 、村图书室175个 、村卫生室410多个 、村敬老院94栋 、现代远程教育站218个 、体育活动场所300多处。农村各类文娱队伍不断涌现 ,全县已拥有农民腰鼓队12支 、管乐队30支 、秧歌队10支。该县还广泛开展 了“评五好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 ,全县2000多户被评 为“五好家庭”、800余户村民被评 为“十星级”文明户。
    如今,绥宁广大干部群众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正满怀激情地用汗水和智慧谱写新农村建设的华美乐章。
作者:向云峰 肖晰明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