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邵阳
聚焦
县区
教育
财经
健康
评论
专题
报史馆
公告
关于我们
首页
>
宝庆时评
感悟“交通警示语”
时间:2009-11-16
来源:邵阳日报
大
中
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行走在街头路口,我们不时看到一些颇具人情味的“特殊”交通警示语,比如:“开车多一分小心,家人多十分安心”;“别着急,红灯亮时歇口气”;“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纠正您一次违章,送给您一片关爱”……从这些交通警示语中,没有见到“严禁”、“罚款”之类的字眼和命令式的语句,令人深刻地感受到交管部门对司机和行人的关爱之情。同样,司机和行人一看到这样的警示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不敢越雷池一步。
笔者在为这些充满人情味的警言妙语叫好的同时,进而想到,这算不算是交警在对司机和行人进行“思想教育”?为什么人家寥寥数语就能产生如此效果?而我们有些管理人员在教育群众时,道理讲了一箩筐,人听不进去呢?原来,这些交通警示语对司机和行人无论是提要求,还是讲道理,都没有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把自己置入与被管理者平等的地位,把命令式的说教变成了关爱式的交流,与被管理者的心实现了“零距离的接触”,所以才产生了这样好的效果。现实生活中,有些管理人员在群众面前总是居高临下,开口便用命令的语气教训人,对待群众态度粗暴简单,管理方法生硬,处理问题主观武断,教育群众不是平等待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是非“吓”即“罚”。这样无形地在干群之间垒起了一堵“隔心墙”,拉开了干群间的距离,还容易引起矛盾激化,甚至诱发事故与案件。
如此看来,问题不在于群众听不听话,而在于管理者会不会管;不是思想政治工作不灵了,而是要掌握做思想工作的正确方法,把话说到群众心坎上。如果我们每个管理者都能像交通警示语那样,与群众真正实现“零距离”的心灵沟通,以父母心、兄弟情去教育群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那还会有不服从管理的人吗?
作者:刘克勤
相关稿件
邵阳
2025年第2期“宝庆大讲堂”举行
2025年第2期“宝庆大讲堂”举行
邵阳市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调度会
邵阳市召开“十五五”规划编制基层代表座谈会
扎紧学生防溺水安全网 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
严华在市区暗访督导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专题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文化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