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绥宁
特色立园产业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山水环绕,路网如织,厂房林立……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生态工业新城正向世人展现它的年轻与活力。日前,总投资1550万元绥宁兴工大桥建成通车,一举将该县工业经济开发区袁家团片区和大寨片区融为一体,大大提升了其区位优势,企业纷至沓来,1-10月份,该开发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37227万元,同比增长14.9%,实现工业增加值40464万元,同比增长15.9%。
              加快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转型
   去年来,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绥宁工业经济开发区企业市场环境不断恶化,资金周转困难,产品积压严重,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如何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了绥宁县委、县政府及开发区的共识。
   为此他们突出抓开工督促、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工作。一是安排干部到各家企业蹲点,全力督促企业开工,确保下半年来开发区入园企业开工率100%。二是突出抓好技术改造。树立“更新设备就是赚钱”的理念,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引导企业上新设备、新技术,改造原有生产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如今年一季度佰龙公司斥资50万元购进了3台“多片锯”设备,生产能力一下子提高了近3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屑又通过蒸煮技术提取植物油后制作成木炭,一年可节约成本200万元以上。三是引导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湖南中集公司组织技术骨干进行了竹木复合底板生产技术试验。该技术将一块木胚板一分为五,大大节约了原材料成本,企业利润率由此提高了20%。正兴公司利用边角废料制作木梳效益可观,每立方米可实现产值5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四是引进一批市场看好、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加工项目。家园家俱、泰森家俱等企业所生产的家具深受消费者亲睐,每方木材的单位产值还可提高1000元以上,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突出资源优势   加大引资力度
   2006年邵阳市林业调查设计队与绥宁县林业局组织专业队伍联合进行的专门调查显示,绥宁县共有竹资源面积34375.63公顷,楠竹林面积56万亩,楠竹株数1.2亿株。可观的资源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外来投资者,目前,已有数十家企业落户开发区。其中联合造纸、佰龙竹木、力马画材、豪鼎板业、丰源竹木等一批规模企业产值占了整个园区的90%以上,形成了以出口滑板、竹地板、画框等产品为代表的竹木精深加工产业链。
   通过内联外引,今年该开发区又新引进3家企业。引进了总投资200万元汽车多功能检测中心项目,目前正在办理立项、环评手续;引进2个高档家俱成品生产线项目。一是泰森家俱生产线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年创税收达500万元以上。二是家园家俱生产线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利用松富林化公司闲置土地生产高档成品家俱,年创税收达150万元以上。两个项目在没有增加额外土地供应的情况下,吸引了6000万元高强度投资,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从整体上提升了园区产品档次
   同时开发区还高瞻远瞩,实施“1+5”发展模式,以县工业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发展区,在区位和交通优势突出的乐安、瓦屋、关峡、在市、红岩5个乡镇各建1个工业小区,重点发展竹木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和“两头在外”的加工型产业。
                  强化服务职能   打造和谐家园
   重视和谐创建园区是绥宁工业经济开发区的又一大特色,今年该开发区多次派出代表队参加市、县活动,这样既活跃了园区文化,更加强了干部凝聚力。4月30日,在由绥宁县总工会、团县委、县体育局联合举办的“庆五一”、“迎五四”趣味体育活动中,绥宁县工业经济开发区代表队勇夺“抢收抢种”项目小组第一,总排名第八。同时开发区党委还在各企业设立党支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支部会议,每季召开一次支部大会,始终围绕企业发展这个主题不放,为企业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得到了广大企业主的高度肯定。
   针对过来企业反映的营商环境不够畅、创业环境不够优、协调发展不够快的突出问题,开发区管委会开展了以“问计于民、提升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的调研行动,力求找准问题,突破难点,妥善解决。一是抓政策出台。起草了《绥宁县工业经济开发区管理办法》,并提交县政府办公会议原则通过,使园区管理进一步规范。出台了《关于加强园区企业服务工作的意见》,使协调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提高了用地、融资、周边环境等问题的协调处理质量。二是抓协调解矛盾。通过上门上户摆政策,陈利害,做通了农户工作,达成了边角废料处理协议,为生产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维护了开发区和谐稳定,实现了村企双赢。三是抓涉企收费规范。对涉企收费进行了调查摸底与衔接协调,制定了《绥宁县工业经济开发区“一个口子”收费办法》,规范了税费征收秩序,遏制乱收费、乱罚款势头。严把合同履约审核关,凡未按入园合同履约的企业一律不得享受税收返还政策,维护合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作者:记者 袁枫 实习生 冯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