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完善和发展,人大工作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为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本报从今日起开辟专栏,回顾30年来人大制度建设和发展的光辉历程,总结我市人大工作和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与广大读者一起共同分享3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丰硕成果。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人民政府组织法》。从此,全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作为一项重要制度被确立下来。
三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市历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和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为根本任务,把保障和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显示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黑体字,下同)。三十年来,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依法履行职责,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根据我市改革发展的需要,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认真审议和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作出依法治市、加强“三农”工作、减轻农民负担、工业企业改革、科教兴市、加强耕地保护、加强城市管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预防职务犯罪、开展加强法院执行工作等决议决定936项,适时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律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既保证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又支持了“一府两院”的工作。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抓住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视察、评议和专题调查等方式,加强对“一府两院”的工作监督,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市人大常委会适时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对200多部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有效地保证了国家法律、法规在我市的贯彻实施,为促进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努力实现党的主张、人民意志和依法任免三者的有机统一,全面完成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选举和任免,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干部队伍保障。
二是加强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十分重视人大代表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市人大常委会在加强与代表联系、发挥代表作用方面,逐步形成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与视察和执法检查重要活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工作制度。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责任感,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义务,积极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在全市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1992年代表法颁布实施后,代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拓宽,代表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和人民群众来信来来访的督办工作,维护和保障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十年来,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共督促办理代表议案157件,建议、审批和意见12000多件,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6.3万多件人次。
三是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人大工作逐步走上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机关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工作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符合地方人大工作特点,符合本地人大工作实际的工作制度。市人大常委会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法律为依据,制定和完善了代表大会、常委会、主任会议议事规则以及规范监督工作、讨论决定重大事项、选举、人事任免和代表工作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在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组织机构逐步健全,人员结构逐步改善,常委会驻会组成人员的比例逐步提高,特别是我市各级人大代表的整体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渐趋合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执行代表职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党和国家机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成为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
伴随着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铿锵脚步声,地方人大常委会在不断阔步前进。三十年来,全市各及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同时,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做好人大工作、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黑体,下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整个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各个方面。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政治观念和大局观念,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做好人大工作,自觉地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努力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实施。人大工作,无论是监督工作、人事任免工作,还是决定重大事项,都要有利于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二)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这是做好人大工作、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准则。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就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人大的各项工作中去,推动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融相进,真正使人大工作在服务大局上有新进展,在维护人民利益上有新举措,在民主法制建设上有新成就。
(三)必须坚持服从和服务工作大局,这是做好人大工作、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始终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把人大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依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上;始终要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职能和人大工作的特点出发,不断拓展纵观发展大局的宽广眼界,增强服从发展大局的责任意识,提高把握发展大局的过硬本领,落实服务发展大局的扎实举措;始终要强本固基,增进和谐,坚持把人大工作结合点放在依法为促进公平正义、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上;始终要关注民生、维护民利,坚持把人大工作落脚点放在依法推动构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承载支撑上。
回顾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当前,我市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我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清醒地认识所面临的形势与自身职责所在,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依法做好人大的各项工作,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
第一、要着眼于宪政。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人大的各项工作要从这个高度着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宪法实施,保障公民权益,保障国家权力的有效分工与监督机制有效运作。
第二、要服务于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大工作要围绕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的各项工作,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依法履职的各个环节中,务求使人大工作更加贴近党的中心工作,更加贴近发展实际,更加贴近群众愿望,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保障和促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要立足于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面担负起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是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因此,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维护和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置于广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使人大工作更好地了解民情、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珍惜民力,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第四、要致力于创新。创新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同样也是人大工作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正确把握依法办事与开拓创新的关系,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认真总结、寻求规律,循序渐进、适时规范,使我市人大工作永远保持蓬勃的生机和不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