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邵阳
聚焦
县区
教育
财经
健康
评论
专题
报史馆
公告
关于我们
首页
>
宝庆时评
有感于动物的“孝道”
时间:2009-12-11
来源:邵阳日报
大
中
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快到了。对于这个外来节日的起源及其涵盖的内容,我们未必那么清楚,也许只是觉得“洋”的新鲜,引进它又有助于社会安定人际和谐。在中国,历来倡导的是子女对父母感恩,晚辈对长辈感恩——其间包括对生我养我的双亲,对“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长,对长者、领导及一切关爱过自己的人。按照传统的孝文化,这些都属孝道的内容。数千年来,先辈们不仅留下许多弘扬孝道的经典言论,树立诸如“百孝”和“二十四孝”之类的学习榜样,还搬出动物来说事,用动物的“孝行”来对世人进行规劝或反讽。
唐代王中书《劝孝歌》说:“乌鸦尚反哺,羔羊犹跪脚,人为万物灵,何反不如物?”前者典出晋朝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说小乌鸦长大能飞后,又衔食喂其母乌鸦,比喻子女成年后,理当供养和照料含辛茹苦将自己拉扯大的双亲,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后者为常见现象:羔羊吸奶时,总是将脚跪在母羊身边。下跪乃旧中国最尊敬最庄重的礼节,连羔羊也懂得以此表达知恩感恩之情,难道自命为万物之灵的人,反而不会孝顺父母尊敬老人吗?
在鱼类里,有孝星还有啃老族。山东微山湖的乌鳢,产仔后便双目失明、觅食困难,孵化出的众多小鱼就一条一条主动游到母亲嘴里供母充饥,为了母亲的存活而不惜献出生命。小乌鳢固然比反哺的乌鸦更利于“孝道”,却未免像《二十四孝》里郭巨埋儿那样残忍。郭巨是汉朝农民,在饥荒年间为了不让幼子与祖母争食,便以“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为理由,打算把儿子杀死埋掉。如此“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是不足为训的。还有,海洋深处的大马哈鱼,因小鱼出生后不会觅食,母马哈鱼便守候在儿女身边任凭撕咬,待小鱼啃食母肉长大了,母鱼却只剩下一堆骷髅。于是有人赞扬道:母马哈鱼的行为,无声地诠释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小鱼呢?如果小鱼真可喻人子女的话,对于视父母为累赘进而虐待甚至遗弃老人的子女,就该训诫或惩处;那种只知道向父母索取乃至靠啃老自肥的子女,难道就该纵容吗?
当然,羔羊、乌鸦和鱼类的智商都很低,它们的“孝道”不过是一种动物本能。先辈们拿着来不为编童话,而是做教材,教导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行孝事亲的传统美德,营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风尚,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道理其实很简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能否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顺,须从孝敬父母做起;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因而,我们在过“洋节”的时候,更应该将土生土长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作者:曾令禄
相关稿件
邵阳
2025年第2期“宝庆大讲堂”举行
2025年第2期“宝庆大讲堂”举行
邵阳市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调度会
邵阳市召开“十五五”规划编制基层代表座谈会
扎紧学生防溺水安全网 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
严华在市区暗访督导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专题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文化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