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赶超”是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鲜明、最具体的体现,更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审时度势提出指引邵阳跨越发展最生动、最有效的举措。那么,在邵阳这个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才能加快后发赶超呢?我认为,根据邵阳的实际,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形成共识、步调一致。
首先,认真解决“要不要赶超”的问题。现实表明,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我市发展差距,面对各种制约因素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后发赶超。因为,只有加快后发赶超,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只有加快后发赶超,才能实现市委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推进邵阳新的崛起,努力实现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只有加快后发赶超,社会和谐进步才有物质基础,人民群众才能过上富裕生活;也只有加快后发赶超,才能顺应民意、凝聚人心、不负人民和历史的重托。所以,我们务必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起直追,全力以赴加快后发赶超。
其次,尽快解决“敢不敢赶超”的问题。由于多种原因,有些人总觉得邵阳基础差、困难大、矛盾多,赶就难、超更难。的确,邵阳的发展目前尚处相对落后状态,但困难和希望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只要我们不自暴自弃、盲目悲观,而是坚定信心不动摇,坚持富民强市的目标不懈怠,牢牢抓住用好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卧薪尝胆、苦练内功、敢于拼搏、迎难而上,在研判优势、瞄准市场上下功夫;在挖掘潜力、创新举措中树信心,攻克时坚、贵为人先、科学决策、招数常新,就一定能够实现后发赶超。经验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还珍贵;在挑战面前,勇气比珠宝还值钱。
第三,切实解决“能不能赶超”的问题。尽管当前我们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已进入工业化加快、城市化提速、市场化转型的时期。我们已经具备和正在形成后发赶超的有利条件:一是有资源优势,二是有产业基础,三是有区位条件,四是有政策机遇,五是有民意支持。所以说,我市加快后发赶超的可能性非常明显。
第四,妥善解决“会不会赶超”的问题。童书记提出的思路是:“先赶后超、有赶有超、全面的赶、重点的超,用五到十年时间,力争进入全省第二发展方阵”。这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角度看是很科学的。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科学判断形势和准确把握时机。就是说,要及时科学判断发展形势、政策来势、技术趋势、市场态势、环境优势,想大事务大事干大事,抓关键抓重点抓要害,大练“赶超”的基本功,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全面落实刺激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因地制宜创新经济增长的系列举措。
加快后发赶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以思想大解放推进大改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真正树立邵阳人特别需要的三种“意识”:
一是树立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我们尤其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清醒地看到邵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正视差距、自我加压,不断增强危机感和事业心,不断增强不进则退、慢进掉队、停滞就是倒退的站位意识,树立后发赶超的新标杆,增强积极进取的新动力,铸就赶超发展的新成就。
二是树立刻不容缓的紧迫意识。现实表明,在无情的竞争中,适者生存、优者发展,庸者出局。我们务必鼓足奋力赶超的勇气,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采取坚决果敢的手段,做到目标不能低、标准不能降、追赶不能慢,全力突破发展瓶颈,努力制造后发优势,从而确保后发赶超全力推进。
三是树立事在人为的责任意识。要把邵阳在全省横比中“争进位、站前列”的赶超目标,细分到“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上,把后发赶超的大事要事,改革发展的急事特事,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形成“发展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责任机制;形成“抓本级促下级、抓项目促发展、抓典型促全局、抓作风促落实、抓督查促赶超”的工作格局。
总之,只要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打造好优越的投资环境,打造好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好优异的人文环境,上下同心,下定决心,奋力拼搏,快速前行,我市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后发赶超,承前启后创伟业,继往开来谱新篇,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作者系 副厅级领导、市委党校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