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绥宁
一片丹心映党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绥宁县水口乡金银花专业生产合用社苗圃内格外热闹,前来定购金银花种苗和咨询栽培技术的村民络绎不绝,近7万株种苗很快预订一空。身临其境,人们望着为这次的金银花规模化种植日夜操劳的赵秀元,都众口一词的赞叹说:“引进栽培金银花栽培这个项目,老赵功不可没!”

没位也谋政  人老心更红

  现年已67岁的赵秀元,是名老共产党员,绥宁县水口乡田凼村村民。他曾担任乡林业检查站站长、村主任、村调解主任等职务20多年,2002年主动辞退去村领导职务,回到家里歇息。

  已是到了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儿女们都希望这位曾经为公为家劳累了一辈子的父亲好好休养休养,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老赵开始还是勉强答应了,在家半干家务半休息。半年后爱观察、爱动脑筋的赵秀元发现,本来水口乡是楠竹之乡,由于改革开放,到处经商办厂,加上县里大力开发高科技产品竹胶板项目,至使乡村经济突飞猛进发展,村民们经济收入大大提高。可竹品生意红火了几年之后,因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以竹胶板、竹筷子为主的竹制产品滞销了,昔日穿梭般来产区的收购车辆少见了,这样村民们的致富路堵塞了。

  这一状况赵秀元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自责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担任村干部时未能在职时多为村民们选择几个致富项目,导致现在竹制产品滞销后,周围村民无事可做,想致富盼致富却茫然不知所措。

  从此,赵秀元每天更加关注报刊、电视上为农民朋友提供的致富项目。对中央电视七台和湖南科技报、致富快报、农家致富顾问等科技报刊所报道的内容情有独钟。2008年邵阳日报有关本市隆回小沙江镇、麻塘山乡农民种植金银花脱贫致富的报道吸引了他的眼球,他立即找来湖南科技报、致富快报和《本草纲目》了解金银花的药用功能、市场需求及种植要求,如所需海拔、气候、土壤等等。

  他从《本草纲目》了解到,做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的金银花,性味甘、寒。其功能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他从《致富快报》、《市场信息报》等科技报刊中了解到金银花不仅当年是防治非典的中药中的当场药,也是最近防治甲流感的主药,故此身价倍涨,隆回县药农出售鲜花最高价卖到每500克十几元,2009年下半年国内外每公斤干品价最高卖到400多元。所以有人感叹:金银花价格现卖到了金价银价。

  当证实水口乡海拔、气候等到各方面的条件都和隆回小沙江、麻塘山两乡镇基本一致后,赵秀元立下决心要带领本乡村民开发这一致富项目。

四批取“真经”  扫除拦路虎

  赵秀元想要干一番事业还真不容易!他前前后后遇到了不少麻烦。

  当他把自己的打算一公布,立刻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好心”阻拦:儿女劝他,爸爸你别干了,你缺啥我们给啥,你累了一辈子就享享清福吧!老伴骂他,老头子你疯了,你带领群众干了一辈子,六七十岁了还去带这个头,究竟图个啥?

  一位愿意参与这一项目的朋友则劝他说,老赵啊,报上介绍的项目好是好,但报上假的东西也多,是不是我们亲自去看看再做决定好吗?赵秀元想起了邓小平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名言和党员会上传达的胡总书记有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讲话精神,于是赞同了他的提议,决定亲自出马,分批组织有关人员赴隆回县小沙江、麻塘山等金银花主产区考查学习。

  第一批是赵秀元首批发动的4户种植户,其中有本乡曲溪村现任村长陶通寿参加。第二批为首批种植户家属和新扩大种植户,其中请去了以前极力脱后腿的个别家属,第三批请去了乡村干部。第四批浩浩荡荡,开了三个车,所有入股人员及部分家属都去了。

  凡上过小沙江、麻塘山考察回来的人,无论过去赞成或不赞成种金银花的,回来后没有一个再反对,没有一个不为隆回县发展金银花的经济效益所感动。

  四次考察回来后激发了村民们的种植热情,赵秀元趁热打铁,着手开始和他们讨论筹款、调种、租地等事项。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大面积栽培金银花要解决筹款、租地、育苗、买荒山、解决各种突发矛盾等五大难题。为此老赵和村长陶通寿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血。

  筹款问题是大事。不解决好这一问题,哪什么宏伟计划都是白谈。赵秀元充分发挥他和陶通寿当过村干部又数来讲信誉的优势,从乡信用社借出10多万元贷款,缓解了燃眉之急,保障了租地、育苗等整个工作的正常运转。

  建苗圃租地要连成一片,栽培千亩以上大田需租用10多亩上等土地做苗圃,他们找几个村普查后方才找好了一个地方。可耕地是七八户人家的,尽管租金已达到了市场价格,大多数户也基本满意,但总有一两户时不时又出难题,如有人协商好了又反悔——要求退田种稻,说种稻合算。赵秀元左说右说实在说服不了时,就主动提出用自家的好田换,并愿意找补差价,还向合作伙伴们提出由大伙一起购置的耕田机给他们代耕,优惠收费。从各方面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减少摩擦,维持稳定。

  育苗问题至关重要,大家嫁接学会了,育苗技术掌握了,不仅以后能节约大量购苗资金和运输费用,同时是解决大面积栽培的一个最佳方案。老赵与伙伴们以每天80元工资,管吃管住,外加一包精品“白沙”香烟的优越条件,从隆回县小沙江镇和麻塘山乡请来师傅手把手传授嫁接技术,面对面介绍大田栽培知识,在为时40多天的拜师学艺中,他们开支了近4万元的昂贵学费,但赵秀元和伙伴们觉得值得,从不后悔。

  中途又发生波折:从隆回调来的10万颗种苗遇长时间下雨死亡了六七万颗,损失七八万元。因此一些家属思想上再次出现反复,赵秀元却大伤脑筋。他使出了当村调解主任的全部功底和口材,反复做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虽然有个别人离去,但大部分“穷则思变”的合作伙伴仍然团结在他周围。大家学技术,育苗护苗等各项工作更主动,心更齐。

  令人高兴的是今年下半年新增了18户,其中有1户国家干部、2户公办教师和另外两村的现任村长,前后共计达到了24户,并且分布在全乡三分之二的村内。

  思想工作做好了,筹资购买荒山大面积种植及立项建立专业合作社的大事也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今年秋季24户入股人员,又人平入股2000元,首批购买了水口村荒山500亩马上进行栽培,第二批栽培基地500亩近期又在曲溪村基本谈妥。今年10月份,在县老年科协、县扶贫办、县农业局和县移民局等多家单位的支持下,绥宁县首家金银花专业生产合作社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水口乡金银花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驶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

  12月12日,赵秀元带领全体专业合作社社员爬上绥宁、洞口两县交界的荒山上,将所购买的500亩山地划分到小组,承包到个人;并一起规划了进山公路走向和筹建社员上山作业时的生活住房位置。他拍着自己的胸脯向合作伙伴们表示,还要带领大伙干十年。

作者:陶通谟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