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邵阳
聚焦
县区
教育
财经
健康
评论
专题
报史馆
公告
关于我们
首页
>
宝庆时评
让所有“重点”学校退场
时间:2010-01-14
来源:邵阳晚报
大
中
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到目前为止,这是教育部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问题首次列出的时间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概念是本世纪以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逐渐提出来的。在2006年,我国新修订了义务教育法,首次将均衡发展作为一个方向性的要求提出来。尽管接下来的几年我国陆陆续续出台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问题显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笔者认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均衡,就得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而改革的重点,首先就应该废除所有“重点学校”。
从90后代中期开始,在“教育改革”的旗号下,各地人为的把中小学分为了“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重点学校”在同类学校中约占5%,其他95%以上的学校则属于“普通学校”。各级政府对于“重点学校”恩爱有加,师资力量、教育经费、办学条件、教职工待遇、以及政治地位等各个方面都向“重点学校”倾斜。就拿教育经费来说,仅占学校总数5%的重点学校,却占去了政府70%以上的教育投资,其他占95%的学校却只占30%左右的政府教育经费。
我们来看看“重点学校”是怎样招收学生的,从表面上看,一个孩子是到“重点学校”还是到“普通学校”读书,似乎是以相对公平的考试分数为依据的。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分数是可以拿钱买到的,或者是可以拿权利或者关系换到的。于是,能够进入“重点学校”读书的无非是三类人: 第一类是有钱人,他们可以用大把的金钱给子女买分,从而轻易地跨进“重点学校”那道高高的金钱门槛。第二类是手上有权的人,尤其是那些有实权的负责干部。他们的子女不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也可以进“重点学校”。前两种就是我们经常在各大“重点学校”的招生简章上看到的所谓的“计划外招生”。第三类当然就是普通老百姓中极少数成绩特别优异者,而就是这样的孩子有的也还是要交钱才能入学,这就是冠冕堂皇的“择校费”。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经济是中心,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没有教育这个基础,一切都是泡影。这样追求等级的学校划分,只会使大量的经济投入和人才资源远离普通百姓。
正如2009年11月1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念鲁做客新华网,与网友谈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说的那样,今后要推动各地建立一种机制和制度,让制度保证教育资源向薄弱地方流动,加强薄弱地方的发展;让制度保证教师能够流动起来,使教师资源均衡分布;让制度保证评价教育、指导教育的时候始终将均衡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但,要做到这些,首先得让“重点学校”消失,只有这样才能还教育公平于整个社会和全体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刘相逶
相关稿件
邵阳
2025年第2期“宝庆大讲堂”举行
2025年第2期“宝庆大讲堂”举行
邵阳市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调度会
邵阳市召开“十五五”规划编制基层代表座谈会
扎紧学生防溺水安全网 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
严华在市区暗访督导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专题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文化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