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杂说“年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元旦才过,办公室就开始谈论过年的话题。大街上日渐拥挤的人群,商场里铺天盖地的商品,路边货摊码着一层层春联、红“福”,地摊上摞着高高的爆竹。中国人在习惯上,还是喜欢将过春节叫做过年。
  过年的事体,大抵两态。一则以喜,一则以愁。喜者,杀猪宰羊,鞭舞炮欢,年丰人寿。愁者,摸着袋里的钱,看着缸里的米,听着窗外腊月欢快的足音。真是横看有贵竖有贱,远近贫富各不同。可有一样却是无异,那便是年望。
  年年望年年年望,把希望寄予来年,想必人同此心。是富主,决计要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于是心便鼓成一只壮壮的气球,努力地滚动着飘忽着。穷人呢?更盼来年能交好运,以添起色,于是心也给填得满满的。
  小时候,最盼过年了。少年不识愁滋味地数着指头,盼着,盼着。盼过年时的新衣新帽,盼压岁红包,盼走村过街的秧歌队和舞龙队的热闹,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后的当家作主,盼着,盼着,不一会就成人经事了。小时候春节里的秧歌队和舞龙队都到了电视里,年少时与民间艺人共舞的情趣已难寻。自己也早已经济独立,当家作主。年三十晚上,贴完对联,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就着春节联欢晚会这道大餐,年,也就过了一半。
  经历着属于成人的劳累、无奈和烦恼,背负着属于成人的责任、义务和压力,在这无数飞逝而去的黑白光阴里来来去去,于是也知晓了年不好过,却不得不过,也便由望年转而到年望,把自己托付给了将来的和未知的岁月——今年望明年能考上一所名牌学校,明年望后年在找工作别好事多磨,再望谈对象不走麦城,再望头儿器重有所升迁,再望儿能成龙女能成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其实,人生确然便是在这种种的次第的期盼中,一站一站地购置着自己理想的车船票,一轮一轮地耗逝着自己的岁月生命。纵然为这若干的理想奔波一世。有的不过沦为肥皂泡,有的只是个擦边球,但有所得的欣喜仍然不失为人生的内涵,依然丰富着生命的衣囊,激扬着生活的节奏。这,大概便是年所赋予人们的现实功用吧!
  希望就是好的。没了希望,或许真的便如鲁迅所言:“则便堕入真正的一种无可救药而又无奈的混沌了。”那又有什么好呢?不在沉默中崛起,也不在希望中展进,这样的人生恐怕无异于白痴罢了。
作者:费小桂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