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邵阳
聚焦
县区
教育
财经
健康
评论
专题
报史馆
公告
关于我们
首页
>
宝庆时评
秘书泛滥是人浮于事的反映
时间:2010-03-08
来源:邵阳新闻在线
大
中
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2月28日7时40分报道,近日,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称,在河南商水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县政府办公室人员联系名单”中,有近一半的人都是“秘书”。记者随后发现,在网上发布的“政府办联系方式”中,职务为“秘书”的人员多达28名,其中又按驾驶、收发档案、后勤、秘书、值班等十一个类别进行了分工,“驾驶”类分工的秘书多达7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分工也为“驾驶”的股级干部。
一个省级贫困县的县政府办公室,竟然配有28名秘书。确实让人震惊。负责任的记者随后采访了商水县委宣传部部长孙培忠。对于县政府办公室是否存在不上班吃空饷的问题,孙培忠说,没在办公室不代表没上班,这人可能在开会,也可能是在做调研。对于政府办配备28个秘书,孙培忠给出的解释是,在2005年以前,商水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对管后勤的、搞文字的,都习惯性地称为“秘书”,这个称呼被私下延续了下来。只要一进办公室,不是领导职务的都习惯称秘书。这个称呼上确实有不规范的现象,这是个历史问题。
商水县分管人事工作的常务副县长王毅承认,这些秘书都是经过任命的,但他否认秘书是个行政级别。这些职务在公开文件里都被写为“秘书”的人,到底日常工作职责是什么?当初县政府的任命公文又是怎么说的?王副县长没有回答。
记者试图采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张运峰。但是多次拨打他的手机都无人接听。在记者再三要求下,县委宣传部长李培忠打通了张运峰的电话。张运峰说,县政府办公室经过任命的秘书都是股级干部。张运峰强调,其实商水县政府办秘书共23名,网上弄错了,写了28名。记者多次提出想查看一下有关的档案资料,但商水县委、县政府几位受访领导都表示,内容涉密,不如等待县委、县政府将来公布调查结果。
在商水县县长杨珺做的《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记者看到,这个县农民的月收入不超过300元。采访中,三位受访干部都在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个省级贫困县,政府办公室二十多名秘书共存的现象是2005年以前的历史遗留问题。为什么五六年的时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三位干部只是说:“将会进行机构改革”。
河南商水县政府办有20多个秘书,不用多说,一定是这些秘书都有大后台,有些秘书不用来上班,只要报个到,每月就能领取1000多元的工资,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呀!多么有趣味的事情呀!为什么这些秘书能如此“潇洒”呢?就是因为进了政府的办公室,就会得到一个任命。红头文件的任命,对于县委和政府来说,不是轻而易举的吗?况且只是任命一个秘书而已。且看当今的县级人事任命,如冬天飘雪一样,一个文件,任命的名单洋洋洒洒,报纸一登记,就是一大版,电视上一念,就要10多分钟。虽说是公示,让大家监督如实举报,究竟有多少人去做对自己无益的蠢事?!别人提拔当官了,工资涨了地位高了,拿的是国库的,又不要百姓募捐!所以,很少听说有举报被涮下来的。
上至党中央国务院,再到省委省政府的办公室,一定没有超过河南商水县政府办秘书之多的历史记录了。政府办是一个好单位,谁不想往里挤呀?政府办包罗万象,安排一个人有的是理由,只要有权力的人,就可以将亲朋好友往里面送。由于中国特色决定了人们习惯于称呼官衔,仿佛姓名后面带了职务,就是影子高了三尺!如办公室里搞卫生的也要称为某职务才好。至于称为秘书,还不够尊重。现实也是如此,你去调查一下自己所在县政府办人员组成吧,有几个没有职务,除非刚招考进来的,大都是主任、副主任、调研员、副主任科员、股长职务,数不胜数。
河南商水县政府办秘书之多,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了,如果不是网友“多事”,不捅破篓子,还会继续存在相安无事的。机构改革的权力就操纵在县委和政府手里,有几个包公会拿身边的人开刀精减啦!?我国的机构改革搞了一次又一次,结果不尽人意。机关不是减少了,人员不是减少了,只是机关改头换面了,退居二线的多了,有关系的新人进来了,这是各级机关明摆着的事实。不要以为任命了就是合理合法的,殊不知,任命一个职务尤其是小萝卜头一类的秘书职务,一点也不难,如穿衣吃饭一样随便。
如河南商水县政府办秘书泛滥成灾的问题,实际上屡见不鲜,只是有的政府善于包装善于打理关系,没有揭穿真面目罢了。但愿机构改革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似秋风扫落叶一样将人浮于事的官职腐败现象全部消灭干净,真正减轻国家和人民的各种负担。
作者:罗立志
相关稿件
邵阳
2025年第2期“宝庆大讲堂”举行
2025年第2期“宝庆大讲堂”举行
邵阳市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调度会
邵阳市召开“十五五”规划编制基层代表座谈会
扎紧学生防溺水安全网 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
严华在市区暗访督导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专题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文化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