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莫让“联村”成“联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 最近,笔者在农村某乡了解到,某县选派到该乡联村的6个单位、23名干部,实际下到该乡联村的只有4个单位、17名干部,有两个单位的6名干部一直未到该乡安排的联村点去,让“联村”成了“联名”,当地干群有意见也是无可奈何。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为更好地培养干部、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每年初都要从县直机关部门选派一批优秀的干部到农村基层联村联户。从整体状况看,效果是明显的,多数单位部门的联村干部通过深入基层实践锻炼,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阅历,改进作风,增长才干,而且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农民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促进了基层工作顺利开展和新农村建设。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和考核评价机制的缺陷,这项“让党员干部受教育,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工作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少数干部对这项工作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联村不联村,干好干坏一个样。二是一些地方对联村干部重视不够,把联村干部当成匆匆过客,不规定管理目标任务。三是对联村干部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考核评价机制,使干部背离下基层联村的初衷,也影响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我们知道,干部联村的前提是“联系连心”,目的是“兴村富民”,如果仅仅是“联名”而不履职,或者名义上联村而无实际工作目标,那么“联村”就成了“联名”,就成了摆设,当然也就失去了意义。

  要确保联村干部真正发挥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对联村干部的各个环节作出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其次,要健全完善联村干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联村干部的作用,明确联村干部的责、权、利,使联村干部有压力也有动力。再次是强化监督、注重考核,确保干部联村的效果。要重视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对干部在联村期间究竟干了些什么,做出了什么成绩,要有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可依此为参照,作为联村干部评优晋级的依据。

  当然,干部联村能否最终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联村干部本人。联村干部一定要提高认识,真正把联村下基层锻炼作为组织赋予的一次难得机会认真把握,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全身心为“三农”发展服务,既要指导帮助为民解困释疑,又要热心服务群众,扎实苦干,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基层实践中增长才干,磨砺品性,干出成效,成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群众的贴心人。

作者:高春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