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政误”公开又何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据报截:某地党委政府在转变作风中,根据群众反映的财务问题,组织干部群众把问题查清 ,责任人受到了严肃处理,并将“政误”公开。此举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实事求是地说,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工作失误是可以做到的,但长时间这样要求就不切实际。可是“政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为什么难以公开?究其原因,不外乎有这么三点:一是怕承担责任。既然有失误,肯定有责任,不管是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多少都与领导有关。二是怕影响个人前途。工作失误公开多了,会显得领导没水平、没能力,影响了进步。三是怕引起矛盾。干部责任有大小,能力有强弱,“政误”的责任太具体,无形会使同志之间产生隔阂,等等。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了“政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政误”却一味掩盖,护短怕公开,小失误就会发展成大错误,“政误”就可能会变成“误政”。其实,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误之后不知道改正错误。
  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转变作风。诚实做人,真实讲话,老实做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诚心诚意接受群众的监督。“政误”公开要经常,及时纠正,切不可长期搁置,良心发现。做到了这一点,“政误”公开又何妨。
作者:刘仕斌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