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漫谈干部的角色定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写下这个题目,是为了探讨一个时下很热的老话题——作风建设。既然重拾的是作风这一话题,那么,就希望从文风开始,借时下的热度,少些八股官样,多些生活感触,借用科普文章的概念,自我归类为廉政勤政的“廉普”文章。
  打开电脑,键入“作风”二字,百度上给出的解释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自觉培养和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细细一看,作,有兴起、现在起、从事、进行的意思;风,指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静下心来一思量,愚以为,时下我们的作风建设是否可以做这样说文解字的理解:从现在起,从我做起,以自身的态度和行为影响、带动其他人,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工作、生活风气。这,就自然让我想到了作风建设的载体:干部。
  中国人习惯把公务员叫“干部”,或者尊称为“人民公仆”。自古以来,对干部有着最热切的期许——“父母官”;而干部对自身的为官之道也有着最基本的要求——“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国门打开后,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刷之下,高官落马、前腐后继,如此类似的词汇在百姓的茶余饭后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谈资。群众希望干部少些政绩工程,多些实事求是;少些官爷做派,多些为民请命。“门难进、脸难看”成为群众对部分机关的评价。为民还是为己,作秀还是务实,坦诚还是作伪,平易还是傲慢,享乐还是艰苦,民主还是专权,深入还是漂浮,老百姓都感受的真真切切。
  因此,干部的角色定位首要的一点就是“内正其心”。做官先做人,做人德为先。立德,对于干部而言,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的高度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努力做到思想解放而不放任,政治成熟而不迂腐,坚持原则而不僵化。把得住原则,抵得住歪风,如此才能立得直、站得稳、行得正、走得远。
  立德,还要求干部能“自知”。孔子曰:“知人不如知己。”干部只有清醒地认识自我,才能正确的把握自我,提高思想境界,养成优良作风。知己,还要求正面人性的弱点,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勇气,自省方能自知。所有中箭落马的贪官,说到底不是被别人打垮,而是被自己打垮;不是被别人所害,而是被自己所害。湖南经视热播大剧《大丫鬟》曾扣住了很多观众的心弦,剧中萧夫人为救清羽提出“守身即尽孝”。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错解了“孝”的涵义,以为自己高高在上锦衣玉食前呼后拥就是给了父母最好的礼物,认为房子车子票子等等物质享受就是对父母的报答,更有甚者,以报孝之名行敛财之实。很多落马的官员在撰写忏悔录时都会因无法为父母颐养天年养老送终而痛哭流涕。孰不知,未能绕膝固然是不孝,未能守身更是不孝啊!自省方能自知,自知并能自制,才能在面对漫漫人生路上的各种选择时,做出正确的抉择。
  苏格拉底说“左右天下必先左右自己”,作风是魂,它关系到党的存亡、人心向背、国家兴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1949年,司徒雷登充分意识到蒋家王朝岌岌可危的命运时,对蒋介石的司令们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是廉洁,以及廉洁换得的民心。”名利乃身外之物,知足方能长乐。干部要摒弃“官本位”思想,看低自己一点,少些名利,多些清醒;少些自满,多些干劲;少些放纵,多些警惕。
  内正其心,还要外修其形。干部的形象是干部这一群体外观、性格气质、思想境界、道德修养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代表其自身的形象,也代表着其所在机关甚至国家的形象。我们讲作风建设,外化的最高标准就是人民满意,而百姓的满意度直接来自与干部的接触,门还难进么?脸还难看么?还“踢皮球”么?事情公平公正公开处理好了么?作为干部,既要内正于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又要外修于形,谨言慎行。要举止得体、开朗热情、随和亲切、稳重大方。“官德兴而治国盛,官德毁而民德降”。干部要自觉将官位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把权力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青天父母官”。
作者:黄晓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