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绥宁
欲与天公试比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0年6月17日凌晨四时至早上八时,湖南省绥宁县李熙桥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在短短的三个多小时内降雨152毫米,暴雨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全镇1.8万人受灾。洪水泛滥之处,良田被淹,桥梁河堤被毁,水渠公路被冲断。灾情丝毫不亚于当地群众至今还记忆犹新的近年来发生的几起特大洪涝灾害,但令人信服的是李熙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人为本,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取得了大灾之年无一人死伤,山塘水库无一责任事故的重大成绩。6月19日,省纪委书记许云昭来绥宁考察时,高度评价了绥宁县及李熙桥镇的抗洪抢险工作。
  镜头一:县镇领导 迎战洪魔靠前指挥
  6月17日凌晨四时,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玉贤接到省防指的汛情警报后,在第一时间对李熙桥镇党委政府防汛抢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为全镇抗洪抢险工作取得了宝贵的先机。清晨六点多钟,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梁志奇赶赴李熙桥镇,在李熙桥镇抗洪抢险第一线坐镇指挥,并就转移疏散群众,组织抗洪抢险队伍,启动防汛抢险预案作出明确指示。紧接着,县委书记唐渊冒着倾盆大雨,沿着汹涌澎湃,咆哮如雷的廖水河视察了李熙桥镇抗洪抢险工作现场,鼓励干部职工和受灾群众齐心协力抗击洪涝灾害。之后,县委副书记、县长罗建南、县政协副主席冯小玲等县领导相继赶赴李熙桥镇指导抗洪抢险。
  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入抗洪一线,靠前指挥,成为这次李熙桥镇夺取抗洪抢险工作胜利的重要保证。镇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布置得力,干部贯彻到位,也为这次抗洪抢险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6月17日深夜3点30分开始下雨,在接到暴雨预报后,镇党委政府立即采取了有效措施来应对暴雨袭击,首先布置在职全体干部职工立即将降雨信息通知到各自所驻的村(居),要求各村(居)立即启动防汛预案,干部职工立即到岗到位,所有干部职工于凌晨4点左右全部赶到各自所在村(居)组织指导抗洪救灾工作,镇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政协主任四个一把手在第一时间奔赴各村指挥抗洪救灾。除镇党委书记在镇防指座镇指挥外,镇长、人大主席、政协主任都亲临抗洪抢险第一线。尤其是镇长黄渊喜更是身先士卒,带领干部职工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段。他连续作战13个小时,衣服湿透了三身,泥浆溅满了裤腿,表现出一个公仆关心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强烈责任心,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亲民爱民”的光辉形象。
  镜头二:村支两委 勇当群众“保护神”
  此次山洪地质灾害中,李熙桥镇涌现了一大批责任心强,极富战斗力的村干部。逆流水村是李熙桥镇三个水文监测点之一,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历成同志在凌晨二时左右下雨开始就守侯在监测点旁,对降雨量进行跟踪观测,并把观测结果及时上报镇防汛办,给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安全转移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梅林村村主任莫显光同志所在的梅林五组,位于河道旁,离河岸比较近,是一个重点区域。莫显光同志凌晨3点就起床,三次到河边察看水位。暴雨来临前,他组织三名党员挨家挨户地叫醒村民,要求他们转移。对年老体迈,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莫显光等三名同志采取一包一的办法,将四名老人背负转移到安全地段。该组学校内有一个竹筷厂,姓杨的老板本来已经转移到了安全地段,后来临时想起厂里还有一个重要事情没有处理好,又折回到厂里,等他再返回时,洪水已漫至腰深,无法辨认转移路线,莫显光同志不顾妻子和父母的劝阻,第五次冲进洪水中把杨老板从洪水中成功解救出来。长时间的奔波劳累,他感到自己的肚子非常地疼,脸上出现了豆大的汗珠,但他仍然不顾疼痛地去转移群众,终于将最后一个群众安全转移出来。此外,双元村支部书记谭光荣、大龙村支部书记莫文通、长寨村支部书记于作勇、陈家村支部书记陈显富等都是在凌晨四点就起床带领村支两委干部,组织抗洪抢险应急队员挨家挨户敲醒睡梦中的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转移了群众。全镇村干部在此次洪灾中也表现出高度政治敏感性,建有雨情监测点的村及时把雨情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各村干部在镇政府干部下村以前,就开始带领村小组长挨家挨户转移群众,在暴雨来临前,就把群众全部进行了安全转移。
  镜头三:未雨绸缪   筑牢防汛基础工程
  李熙桥镇地处绥宁县东北部,全镇人口18721人,共辖15个村,1个居委会,111个村民小组,基本上分布在廖水河岸。省道S221线穿越全镇。该镇属丘陵山区,植被较少,日晒两天就干旱,雨淋两天就成灾。因此,近十年来接连发生的“6.19”、“6.25”、“5.26”等到几次较大的洪涝灾害,李熙桥镇都是重灾区。但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无一人伤亡,则今年是最出色的一次。
  在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李熙桥镇党委政府领导始终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的生命“安全重于泰山”,强调防汛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从长远着想。在年初的时候就成立了以书记为政委,镇长为指挥长的防汛指挥部,建立了领导机构。实行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人的防汛抢险责任体系,确保责任到人。从3月底开始,各种大会小会都要给群众讲解防汛知识,意在提高全民防汛意识,今年上半年里已发放防汛宣传资料1.8万余份,张贴宣传标语500余条,各村开展了防汛演练,镇防汛办到村开展防汛讲座16次。全镇在石阶田、塘冲、逆流水三个村设立了雨量监测点。对各村防汛预警系统进行了二次巡回检查,对各村的防汛抢险队伍进行了培训。所有这些基础性工作,既确保了宣传工作的到位,更确保了防汛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今年年初,在原有防汛设备的基础上,镇里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科学防汛,在政府大院内安置了一个雨情监控点,并设立了3个村级雨情监测点,这样就可以及时准确地观测到本辖区的雨情,以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山洪灾害降临时,镇防汛办在凌晨三时就启动防汛预案,各村利用防汛预警系统,喊高音喇叭、打铜锣、吹铜哨,在最短时间内叫醒了睡梦中的群众。尤其是把在山边、河边、溪江边居住的老百姓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转移,共紧急安全转移群众11210人。
  该镇防汛期基础性工作抓得到位和及时,还体现在汛前镇防汛办就专门对全镇的重点区域进行了摸底排查,并制订好了防汛预案。基础工作要求宣传、经费、抢险队伍“三到位”:即平时宣传到位,镇里每次召开村干部大会都要重点强调防汛工作,要求各村要在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标语,镇防汛办组织开展了防汛培训办并发放了人手一份的宣传资料。抢险队伍到位,汛前,镇里就对全镇防汛抢险队伍进行了重新摸底,并对人员进行了调整,把那些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充实到了防汛抢险队伍当中,确保在出现险情的时候,抢险队伍能够拿得出,用得上。在这次抗洪抢险中,共出动抢险队伍16支,560人次。经费投入到位,今年3月初,镇里就拿出专项资金8000元对镇防汛办进行了重新布置、对重点危险地段进行维修、刷新了大型警示标语。
  为确保信息传达快速畅通,汛期无论是镇干部,还是村干部,都始终保持了24小时通讯畅通,能够迅速获得雨情的发生变化情况,尤其是雨情监测点村的村干部能够及时将雨情上报,为信息的传递、干部快速到岗到位提供了基础保证。6月17日凌晨,各级干部都能在暴雨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赶到现场组织抗洪救灾,县直挂点联系的国土局、房产局、工商局有关人员也在凌晨七点就赶到了现场。由于干部到岗到位及时,全镇在暴雨来临前就紧急转移出了群众1.1万余人
  李熙桥镇在“6.17”抗洪抢险战斗中,全体干群上下一心,顽强拼搏,奏响了一曲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时代凯歌,书写了一篇以人为本,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新篇章。
作者:陶通谟 陈友花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