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绥宁县长铺镇党委委员贺成带领干部来到县种子公司家属楼对3名住户反映的用水问题进行回访时了解到,该公司住户和县自来水公司长达半年多的“水纠纷”难题已得到圆满解决。这是绥宁县开展“进千家门解百姓难”活动中,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帮群众排忧解难办的实事之一。
搭建集中走访平台:贴近群众听心声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绥宁县创新开展“进千家门解百姓难”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倾听民声,化解民忧,帮扶民富,扎扎实实为农民群众办小事、办实事,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做到了田间地头,融入了老百姓心中。让干部吃农家饭,说群众话,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心贴心交流,深入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该县以“四个一”为载体组织干部入农户、察民情、听民声、纳民意,与农民群众交朋友。一是建好一张连心卡。他们把乡镇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制成小卡片,分发到群众手中,拓宽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渠道。全县共发放干群连心卡5600余张,群众直接反映困难和问题3000余人次。二是记好一个记事本。乡镇干部人手一本记事本,走访当中一户一记。三是兑现一份承诺书。群众反映的每个问题当场书面承诺,限时办理回复。四是填好一张反馈单。承诺事项办结后,由群众书面评价,接受群众和组织监督。活动开展以来,共有1800余名党员干部下到全县363个村、居委会(社区)走访群众15.8万户(次),收集群众意见6469条,向群众承诺4268人次,办结3880人次。通过“四个一”,确保了干部在走访中实打实,干群交流面对面,很好的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今年以来,该县群众赴省、市和进京上访量同比下降了12.6%。
搭建问题处理平台:立足基层办实事
进村入户容易,要真正为群众所接受和欢迎,关键是要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实打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该县对群众提出的一般性问题实行“三级办结”:一是急事小事当场办、承诺办。能够现场答复、当场处理的,乡镇干部立即办理,力争让群众满意。一时解决不了的,开出承诺通知书,承诺时限办理。二是大事难事研究办。对一时无法解决的,向群众说明清楚,乡镇党委政府每周集体研究一次,指派专人负责,领导亲自督办抓落实。三是涉部门的事协调办。乡镇无法解决的,就主动到县直机关协调,千方百计达成群众心愿。瓦屋塘乡官路村残疾村民阳小华行动不便,长年卧床在家,很希望能够拥有一把轮椅,乡党委书记刘永成得知情况后,立即与县民政局、残联等单位联系,亲自把轮椅送到阳小华家。活动开展以来,该县走访干部共为群众办实事6700多件,化解矛盾纠纷1600多起,落实惠农项目320个,帮扶困难户4820户,送去慰问金150多万元。
搭建督促检查平台:健全制度促长效
该县把“进千家门解百姓难”活动通过机制和体制创新,长期坚持,确保实效。一是建立督办制度。县委成立了“进千家门解百姓难”活动领导小组,从有关部门抽调专人负责指导和督查,实行专人、专刊、专栏、专函、专会等“五个督办”机制。二是实行末位淘汰、风险管理制度。乡镇工作实行片组负责制,落聘人员由乡镇党委安排到指定片区带岗学习6个月,6个月后仍然落聘的,由乡镇党委报县委组织部调离原单位,安排到偏远乡镇锻炼。三是建立周一例会制度。党委政府每周一组织召开工作例会,通报情况,讲评工作、研究具体问题。四是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活动中存在领导不重视、活动走过场、材料造假等现象的严格追究责任。东山乡、关峡乡两名干部因在活动中工作不落实,伪造材料应付检查,被分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持续深入的“进千家门解百姓难”活动,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科学发展。今年上半年,该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36亿元,发展延季蔬菜3.3万亩,造林57693亩,油茶低改垦复、施肥14964亩,楠竹丰产培育44950亩,完成杂交稻制种10.05万亩;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38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50人,实现零就业家庭援助率100%;完成安全饮水工程8处惠及1.2万群众,完成农村改厕1200口。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