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山村领头雁
——记新邵县人大代表、腰古岭村支部书记袁志一
袁志一,男,汉族,1966年1月出生,湖南电大大专毕业。1984年起任村干部,1998年任村支书,2007年当选为新邵县十五届人大代表。每当提起他,人们无不翘起大母指,表达内心深处对他的好评。因为他,作为人大代表,忠实履行了代表职责,作为村支两委负责人,实现了竞选时的诺言: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认真履行代表职责
他,从当选为县代表的那一天起,在他的心中,时刻装着选民的诉求,永远牢记代表的职责。一方面他积极建言献策。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是政府的一项惠民之举,可总有人发牢骚、不满意。针对这一情况,他走访了选民,将掌握的情况整理成三条建议,即提高补助标准,实行门诊补助,简化报销手续。在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得到了县政府的肯定,2009年度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按新方案实施,新方案中包括了建议的部分内容。针对S217省道新邵段破烂不堪如何进行养护的问题,他联合其他代表提出了一份批评建议,公路局给予了明确答复,并对路面进行改造。针对农村债务问题,特别是村级债务不堪重负,如何消减债务,向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另一方面,积极倡议并参与代表的各种视察调研考察学习活动。近年来,龙溪铺代表团先后视察调研了金银花、楠竹低改、食用菌生产及生猪养殖基地等,并组织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现场感受了外地发展农村经济的那种思路和闯劲,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结合腰古岭村的实际情况,找准定位,为腰古岭村的长期发展制定了规划,为近期发展找到了切合点。四年来,他共参与镇人大组织的调研、视察12次,走访选区选民1560人,在县人大会上,提出了4条建议,在镇人大会上,提出6条批评意见。这些建议都得到很好落实。
村里工作扎实有效
他,既是县人大代表,又是村支两委负责人,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村主任肩上的责任。几年来,腰古岭村在以袁志一为“班长”的一班子人的带领下,充分领会上级的精神和政策,特别是牢牢抓住了作为省定扶贫村的好契机,与全体村民一道,齐心协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党建意识增强。作为村支部书记,处于支部的核心,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必须加强支部和党员的建设,他非常清楚这一点。他定期组织对班子成员和党员队伍进行培训,既充实自已又提高班子及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党建工作制度化,如开展党支部书记向党员、组长、村民代表述职述廉,向镇党委递交责任状,完善双培双带优化党员结构,村支部与党员签订责任状等。
基础设施改善。腰古岭村是一个十分分散的高山贫困村, 下源公路在腰古岭地段达5公里,水、电、路一直是困扰腰古岭村的难题,通过三年努力,他硬是将这些难题一一破解了。人平投入400元,在腰古岭村建造六个蓄水池,安装了用水管道及水表龙头等设备,解决了全村1400多人的饮水问题。在农网改造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努力,对全村进行了电气化改造,现腰古岭村有变压器四台,总容量达200KVA,保证了村民生产生活用电的高质量。硬化村组公路6.5公里,修通简易公路4.5公里,距村活动中心远达5公里的十三组也修通了能通车的路,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出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保证。
村级公益设施完善。2008年,他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硬是移开了学校前方的一座小山丘,昔日的荒山如今屹立着村活动中心大楼,楼内有农家书屋、远教活动室、国防教育活动室、治安调解中心、计划生育活动室、村级防保站等学习活动场所,村民的活动有场所、有内容,党的惠农政策、外面的致富信息随时掌握在村民自己手中。
加快产业发展。一个地方是否富裕,经济发展是否有后劲,关键看是否有产业。袁志一正是将产业的发展摆在了重要的地位,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产业的发展上。但是,发展产业这是项新工作,村民顾虑颇多,有的甚至反对阻拦,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组织村民到外地考察学习、召开村民会议、个别重点动员等,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变阻力为动力,腰古岭村的产业调整工作顺利开展,如今150亩食用菌香菇已出产,来势喜人;300亩金银花栽种后成活率很高,村民护理到位,长势很好;300亩楠竹已完成低产改造,计划稳步推进,全村的楠竹在近三年内可全部实行低产改造;生猪基地具备年出栏2000头的规模。如今,腰古岭村的产业初具规模,必将为腰古岭的经济带来腾飞。
致力打造产业链。他看到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清醒看到产业管理、产品销售的重要性,产得了,卖得出,产品变成钱,这个产业才算成功。因此,他大力推动打造产业链,使产、供、销在一条链子上,如成立菇协会、金银花协会、生猪协会等,村民种植有技术,销售有保障,大胆放心搞管理,真是生机勃勃。
他,解决了村民看电视;他,带领村民使用沼气;他,带头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人员;他,给予上大学的学生奖励;他,补助外地来村任教的教师。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腰古岭村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成绩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8年,腰古岭村支部被授予“基层党建示范点”;2009年,腰古岭村在“村为主”考核中居龙溪铺镇各村之首;2010年,腰古岭村支部被评为“新邵县先进党支部”。袁志一,多次被评为镇先进工作者,当选为十届党代表;2009年度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县最佳村干部。
认真履行代表职责
他,从当选为县代表的那一天起,在他的心中,时刻装着选民的诉求,永远牢记代表的职责。一方面他积极建言献策。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是政府的一项惠民之举,可总有人发牢骚、不满意。针对这一情况,他走访了选民,将掌握的情况整理成三条建议,即提高补助标准,实行门诊补助,简化报销手续。在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得到了县政府的肯定,2009年度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按新方案实施,新方案中包括了建议的部分内容。针对S217省道新邵段破烂不堪如何进行养护的问题,他联合其他代表提出了一份批评建议,公路局给予了明确答复,并对路面进行改造。针对农村债务问题,特别是村级债务不堪重负,如何消减债务,向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另一方面,积极倡议并参与代表的各种视察调研考察学习活动。近年来,龙溪铺代表团先后视察调研了金银花、楠竹低改、食用菌生产及生猪养殖基地等,并组织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现场感受了外地发展农村经济的那种思路和闯劲,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结合腰古岭村的实际情况,找准定位,为腰古岭村的长期发展制定了规划,为近期发展找到了切合点。四年来,他共参与镇人大组织的调研、视察12次,走访选区选民1560人,在县人大会上,提出了4条建议,在镇人大会上,提出6条批评意见。这些建议都得到很好落实。
村里工作扎实有效
他,既是县人大代表,又是村支两委负责人,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村主任肩上的责任。几年来,腰古岭村在以袁志一为“班长”的一班子人的带领下,充分领会上级的精神和政策,特别是牢牢抓住了作为省定扶贫村的好契机,与全体村民一道,齐心协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党建意识增强。作为村支部书记,处于支部的核心,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必须加强支部和党员的建设,他非常清楚这一点。他定期组织对班子成员和党员队伍进行培训,既充实自已又提高班子及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党建工作制度化,如开展党支部书记向党员、组长、村民代表述职述廉,向镇党委递交责任状,完善双培双带优化党员结构,村支部与党员签订责任状等。
基础设施改善。腰古岭村是一个十分分散的高山贫困村, 下源公路在腰古岭地段达5公里,水、电、路一直是困扰腰古岭村的难题,通过三年努力,他硬是将这些难题一一破解了。人平投入400元,在腰古岭村建造六个蓄水池,安装了用水管道及水表龙头等设备,解决了全村1400多人的饮水问题。在农网改造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努力,对全村进行了电气化改造,现腰古岭村有变压器四台,总容量达200KVA,保证了村民生产生活用电的高质量。硬化村组公路6.5公里,修通简易公路4.5公里,距村活动中心远达5公里的十三组也修通了能通车的路,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出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保证。
村级公益设施完善。2008年,他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硬是移开了学校前方的一座小山丘,昔日的荒山如今屹立着村活动中心大楼,楼内有农家书屋、远教活动室、国防教育活动室、治安调解中心、计划生育活动室、村级防保站等学习活动场所,村民的活动有场所、有内容,党的惠农政策、外面的致富信息随时掌握在村民自己手中。
加快产业发展。一个地方是否富裕,经济发展是否有后劲,关键看是否有产业。袁志一正是将产业的发展摆在了重要的地位,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产业的发展上。但是,发展产业这是项新工作,村民顾虑颇多,有的甚至反对阻拦,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组织村民到外地考察学习、召开村民会议、个别重点动员等,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变阻力为动力,腰古岭村的产业调整工作顺利开展,如今150亩食用菌香菇已出产,来势喜人;300亩金银花栽种后成活率很高,村民护理到位,长势很好;300亩楠竹已完成低产改造,计划稳步推进,全村的楠竹在近三年内可全部实行低产改造;生猪基地具备年出栏2000头的规模。如今,腰古岭村的产业初具规模,必将为腰古岭的经济带来腾飞。
致力打造产业链。他看到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清醒看到产业管理、产品销售的重要性,产得了,卖得出,产品变成钱,这个产业才算成功。因此,他大力推动打造产业链,使产、供、销在一条链子上,如成立菇协会、金银花协会、生猪协会等,村民种植有技术,销售有保障,大胆放心搞管理,真是生机勃勃。
他,解决了村民看电视;他,带领村民使用沼气;他,带头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人员;他,给予上大学的学生奖励;他,补助外地来村任教的教师。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腰古岭村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成绩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8年,腰古岭村支部被授予“基层党建示范点”;2009年,腰古岭村在“村为主”考核中居龙溪铺镇各村之首;2010年,腰古岭村支部被评为“新邵县先进党支部”。袁志一,多次被评为镇先进工作者,当选为十届党代表;2009年度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县最佳村干部。
相关内容
//这里是相关稿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