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崀山草根百姓看申遗——有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 自从2010年8月2日崀山申遗成功之后,我们新宁就被推上了网络媒体的风口浪尖,百度上搜索“湖南省级贫困县花费4.5亿参加丹霞申遗”,找到了相关网页几乎上万,加上全国各大网站争相转载,评论更是不计其数,其中的关键字大多为:豪赌、 炒名声之类,可以说是嘘声一片。文中一再强调新宁是个超级贫困县,花费巨额资金“豪赌”申遗,如此行为暴露的是地方官员不顾一切、不留退路、好大喜功的政绩观,附和如此议论的多是一些受了此文影响的读者,他们对崀山申遗的前前后后了解得并不全面,自然也很难公正地评论这一行为。怎样看待申遗,应该是我们这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与崀山的发展休戚相关的老百姓才最有发言权。 
    首先,如果没有全县上下的万众一心,没有景区淳朴的父老乡亲的鼎力支持和无私奉献,申遗过程中景区的改建和拆迁将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但为什么在全国各地都广为诟病的拆迁工作在我们新宁就如此顺利而没有大的后遗症?因为老百姓都认为这是个得民心的工程,是为了我们新宁的笨鸟先飞,为了崀山更加美好的明天!
    再说,新宁作为一个交通闭塞的偏远贫困县,如果仅仅靠在农业上谋求发展,我相信,再过二十年,它都不会有太大的改观。穷则思变,这本就是优秀的领导者、决策者应有的观念,如果墨守成规才是唯一应该得到推崇和赞扬的,那么我们新宁就只能永远生活在贫困的阴影之中。新中国在建国之初也有勒紧裤带搞建设的光荣传统,贫困县巨额申遗又怎么啦?贫困县就必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靠施舍而抱残守缺么?换个角度来看,一个贫困县敢于筹集巨额资金用于申遗,并且借助申遗的契机,完善或者更恰当的说是补救以前基础设施建设的欠帐,需要更大的勇气跟魄力,这不正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与时俱进么?
    当然,崀山申遗对于新宁这个贫困县的现状来说,确实是一个大手笔,粗看似乎是异想天开,但事实上崀山申遗是经过了国际专家考察之后,认同了崀山丹霞地貌的自然遗产价值和无与伦比的科研价值的基础上才进行的。崀山申遗并不是一场豪赌,而是一场有底气有信心的拼博。我们也可以试想一下,当年的深圳也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如果没有大手笔大魄力来超前发展和进取,它会成为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吗?同样,如果我们新宁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果敢,也许永远也走不出贫困的阴影,但是如果我们竭尽全力的争取过,努力过,拼搏过,即使失败了,也是一次壮美的失败。人们常说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但如果我们连尝试的勇气也没有,那我们新宁人就只能甘心情愿戴着贫困帽子,永远别想舒展眉头。况且崀山申遗的过程,本就是一个建设和推广的过程,它就算不能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崀山也原本就是四星级风景名胜区,还可以向五星级旅游胜地发展,这也是出路。天佑崀山!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崀山申遗最终还是成功了!这让我想起一句话: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在申遗过程中,崀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城直通崀山景区的“崀山大道”,全长9.8公里,规划宽度60米,崀山景区修建了三个门楼、四个中心、4.2公里的栈道、8.8公里的游步道、5.5万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4.2万平方米的景观绿化带以及5000平方米的游客广场,申遗让崀山面目一新。虽然在建设过程中因为赶进度而出现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在管理方面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说来还是瑕不掩瑜。申遗成功也为新宁带来了诸多以往不敢想像的际遇。洞新高速的开工,207国道、邵新公路的改扩建,白塔公路和新全公路的建设,两条过境铁路和以崀山命名的机场的建设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一批星级酒店正在洽谈建设中……没有申遗,这一切都不会有,我们新宁仍将是一个交通盲肠的闭塞穷县,别说腾飞,温饱都得看人脸色。崀山的成功申遗,可以说是让崀山有了一个金字招牌,不过,也仅仅是招牌而已,还不是品牌,但至少让崀山有了一个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契机。申遗成功,丹霞遗产的保护工作还任重道远,对我们新宁人民来说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但不管怎样,因为有了曙光,就有了希望,新宁的发展就是要借助崀山申遗成功的这个平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作者:陈建琼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