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袁鹰)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苏剑发表过一“独特”论断:“高等教育‘平民化’,大学生已不再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而成为中国最基本的劳动力。当今中国不缺少大学生,缺少的是民工。”从某些层面上,这一论断反映了我国现在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以及人才市场的真实情况。
随着高等教育飞速扩招的实现,一些学校硬着头皮“扩”。于是,不可避免显现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普及化的转变,而这一结果的代价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许多老一点的大学生都有同感:如今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大学生除了电脑比他们当时强外,实际能力不可与他们当时同日而语。
笔者所认识的大学毕业生中有几位一直没有找到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称找工作太难,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
而现实是,就业连年出现民工荒、技工荒,说明社会既不需要没有专业技能的高中生,也不需要眼高手低的大学生;社会迫切需要的是技术人才,是有专长,吃得起苦,敢干脏活累活的人。所以问题不在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或精英化,而在于职业技能化和吃苦耐劳化。
笔者一朋友的小孩9月份去某三本大学读书,吃不了军训的苦,哭着闹着打电话说不想读了。还有一同事的孩子,因大学食堂口味不如家里,大喊“生活太苦,不是人吃的”。无法安心读书。试问:这样的大学生能适应社会的大浪淘沙吗?
大学生要有大学的真实文凭,更应有大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水平尤其应包含“民工”们技精又吃苦耐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