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观路 回首思乡

——记隆回县优秀村支部书记陈红

【时间:2011-01-24 00:00】【来源:邵阳新闻在线罗理力【字体: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罗理力) “抬头观路,回首思乡”,来到隆回县岩口镇龙塘村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牌匾,这是村支部书记陈红刻在牌楼上的村训。意在启发后代锐意进取,回报家乡。陈红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

  陈红,今年35岁,中共党员。16年前大专毕业后只身来到广东,包工程,闯市场,经过多年磨练,陈红从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变身为一个年薪60万的大老板。2008年冬天,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跟他一起出来打工的兄弟姐妹被迫返回家乡。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陈红感触很深,总觉得自己应该帮老乡们做点什么才好。考虑再三,他毅然返回家乡,于2008年10月担任龙塘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打造龙塘新村。

  念活“山”字经

  龙塘村坐落在九龙山脚,共8个村民小组,238户,1002人。1001亩田土,2006亩山地。交通闭塞,农业落后。怎样才能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刨出“金娃娃”呢?要想富,先修路。陈红一上任,便凭借自己多年在外闯荡市场的经验,首先带领村民修建了一条1.5公里长的水泥路,让村道与县道相连,打通本村通往外界的“瓶颈”,结束了祖辈们进出村肩挑手提的历史。然后根据村民“靠山吃山”的观念,发动村民投资35万元,利用20亩荒山开辟出当地第一家生态养鸡场,按照“高效经济、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专门放养土鸡。由于山上阳光充足、活动范围广、食物多、病疫少,土鸡成活率高。生态养鸡场每年出栏成鸡达3万余只,外县顾客纷纷前来抢购。草可采食,树可遮阴,粪可肥树,山上养鸡走出了一条生态良性循环的好路子。

  做强“烟”字文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陈红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为了让田土成倍增值。他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发动村民上半年种烤烟,下半年种水稻,种粮赚钱两不误,农业产业开发取得重大成效。

  为了发展烤烟生产,陈红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流转土地,调整结构,集中连片种植烟叶600亩。刚开始,部分村民缺少生产成本,他便取出50万元积储,垫资买回2台大型翻耕机、4台起垄机,38台农用三轮车,新建30座湘密一号高科技烤房。并积极向政府争取“烟水、烟路配套”项目,在田土间修建机耕道、水渠。实现了“翻耕不用力、浇水不靠天、批烟不要挑、烤烟不用愁”的现代化烟叶种植模式。实干解民忧,丹心映党旗。在烤烟生产中,陈红起早贪黑,每天和烟农在田里摸爬打滚。黑了、瘦了,他都无所谓,只有看到烟叶长起来他心里才踏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陈红定期邀请专家来村里举办培训班。烟农们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经过一年时间,“种烟能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陈红也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种烟行家”。2009年至2010年,该村产烟2599担,烟农增收192万余元。该村一举成为全县“烤烟第一村”,实现了政府、农民“双赢”的目标。2011年,该村又新增烟叶种植面积50亩。眼下,该村村民一个个正在烟田里忙着起垄、育苗。

  迈开“石”字路

  “自从有了陈书记,昔日石头成金蛋”。为科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陈红“引凤回巢”,点石成金。将本村在外地发展的陈志坚、陈征南等四位老板请回家,投资300万元在后山上开办2家大型碎石厂,招回多名在外“出憨力”打工的农民工返乡当工人,加快“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型。昔日无人问津的石头很快变成碎石、中石、石粉,纷纷被送往建筑工地。碎石厂不仅为村里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润,而且吸收了本村近百名富余劳动力。大伙不离乡,不离土,既可在家门口上班,又可坐收红利,日子越过越红火。

  打起“和”字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邻里家庭矛盾、土地流转纠纷、拆迁征地纠纷等问题层出不穷。为及时消除矛盾,化解纠纷,陈红在征求上级部门的同意后,于2009年10月在本村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陈红担任调委会主任,4名素质较高且经过培训的村组干部担任义务调解员,建立村、组信访长效机制。调委会把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档立卡,调解员有针对性地进村入户摸底排查,在调解工作中始终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调解、早解决,把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让纠纷不出村。陈红的婶娘和邻居多年来一直有隔阂,互不来往。调委会成立后,陈红来到婶娘家,问清两家闹意见的原由,发现是婶娘多事,当场对婶娘提出严肃批评,并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使婶娘主动向邻居道歉。从此,两家冰释前嫌,和睦相处。调委会成立一年多来,共受理矛盾纠纷9起,调解成功率达100%。陈红被老百姓称为龙塘村的“铁包工”。

  读起“农”字书

  口袋富了,脑袋更要富。陈红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村支书,他注重村民的文化精神生活,鼓励村民紧跟时代,不断“充电”。为了给广大村民创造学习条件。2010年8月,他垫资100万元组建了龙塘村艺术团、修建了村部活动室,室内设有乒乓球场、新农村书屋、多媒体教室。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开展农民读书竞赛活动。通过读书看报,许多农民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种植、养殖当中,“报发户”在该村层出不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红用现代先进理念带领村民在短短2年时间内使龙塘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付出和业绩,受到各方的认可。三年来,龙塘村党支部连续被评选为“隆回县先进基层党组织”。陈红也先后被评选为“湖南省创业之星”、“隆回县十佳村官”。

相关内容

//这里是相关稿件
分享到: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美图欣赏

更多>>

热点新闻

更多>>

图片新闻

更多>>

活动荟萃

更多>>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