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让“报发村”更给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读到《邵阳日报》这样一则新闻,说的是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乡在坡村167户村民,从1987年起,每家每户都订了一份科技报,有30多户村民还增订了《致富快报》、《农家致富顾问》、《长江蔬菜》等科技报刊。同时,村民有了免费信报箱群,一户一箱,确保报刊妥投到户。村民们凭借毗邻县城的区位优势和报上推广的高科技种植养殖方法,建了大棚蔬菜100多棚,种植反季蔬菜500多亩,栽培香菇木耳3000多棚。20多年来村级经济以每年20%的速度飞快增长,全村人平收入已由1987年的不足400元,现增加到近万元,成了绥宁县有名的“报发村”。

    读到这样的新闻,真为这里的农民朋友高兴!同时,由衷地期望各地出现更多的“报发村”,期待“报发村”在农民朋友发家致富之途上更奋进,更给力!

    “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引导致富”,这在当今已经成为广大农民兄弟家喻户晓的一条硬道理。科技报刊在传播农民致富技能,通衢市场信息,推举新技术新产品新讯息方面,具有独到的功用,为亿万农民开拓致富发家通道,立下了无可厚非的功劳。湖南省绥宁县这里的农民富裕在“报发村”中,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值得借鉴,值得推广,值得学习!

    让这样的“报发村”更给力!我们就有必要在建立乡村新文化架构上,厘清思路,切实投入,引起关注。结合科技下乡、文化下乡、图书下乡等工作,把“农家书屋”之类的好事办得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生产。让经济实惠、科学实用的科技报刊更多地“走村入户”,令可读性强,趣味性浓,应用性好的科技致富报刊送进农家,让这些报刊载着致富能量,降临到广袤原野里的村村寨寨一起“发力”,引发一场场农家“读报用刊”的“爆发力”,那样的“报发村”真是太“给力”了!

    帮助农家订上一份科技致富报刊,用费寥寥无几,这对于某些地方花巨款搭建豪华“炫耀”的“盆景书屋”来说,似乎就是“九牛一毛”;动员农民自费订一份方便实惠的科技报刊,这对于某些纠结繁琐的农村工作来说,简直就是“举手之劳”;而把农家免费信报箱群,采用一户一箱,确保科技致富报刊妥投到户的工作落实到实处,又是相关部门的“分内之事”。然而,就是这样的“小经费”、“小动作”、“小事情”,做好了,做到位了,就能够出现群发性的“大效应”,在新农村建设的宏伟大业之中表现的“很棒”、“很给力”!

    简而言之,我们不妨在“报发村”这样的惠农实事上多多“给力”: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鼎力参与,邮政服务部门积极行动,报刊编辑单位精心制作,农民朋友悉心读用,如此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协力同心,一起为新农村发展“给力”,“报发村”就会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展现,“报发村”效应也就不可小觑!

 

作者:涂俊明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