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有感于“穷教授”的称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笔者与同学聊天时,问起同学间的收入,一位同学在某重点师范大学教书,拿到了博士学位,评上了教授职称,因为研究工作的需要经常出国访问,可谓见多识广,风光无限,但要说到钱说到收入,就囊中羞涩了,同学戏称他“穷教授”。笔者听后深有同感。
    笔者也是一名专科学校的教师,也评上了教授职称,按理说应该收入不菲。但每逢同学聚会、朋友见面,笔者总不免自惭形秽,油然生出一种自卑感。因为,与同学、朋友相比,自己的收入低得可怜,让人笑话,让人不敢相信。有例为证:笔者一个大学同学在一所重点高中教书,我们同在一个城市,同是人民教师,他每月的收入是我的近三倍;另一个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经商,经过一二十年的打拼如今已是拥有数亿十几亿资产的大老板,住着豪华别墅,坐着高档轿车,出差空中飞,请客去华天,处处享受贵宾待遇;还有一个大学同学改行当律师,每年收入二三十万,在邵阳、长沙都有几套房,经常进出高档宾馆酒店,出入豪华娱乐场所,同学来访主动做东。而笔者却因为前几年购房还欠着几十万的借款未还。
    难道大学教授真的没有赚钱的本事吗?大学教授,是拥有现代最新知识和技术的高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他们对社会的贡献绝不亚于一些商人、企业家、官员,理应得到公正合理的待遇,既包括政治社会待遇,也包括经济待遇。当然,我们说大学教授穷也不是一般地穷,其中也不乏一些冒富的。比如一些知名教授,特别是院士、博导们,他们不但津贴比一般大学教师高出许多,而且每年因申请科研项目、外出演讲、讲学、培训、评审带来的收入也不少,甚至每年能够拿到几十万到上百万,他们是高校教师中的有钱一族,拥有豪宅豪车。然而,正如有人指出的:“任何一个在高校待过的人,或许都会明白,……想搞科研,项目是非常难以申请到的;想写文章,很多刊物是要版面费的。想出外演讲、讲座或培训,机会是很少的。……大部分教师还是依靠学校发的那点钱生活,而不是有多少灰色收入或个人创收。”对于大部分普通教师来说,他们依然要为每天的柴米油盐奔波,只能过着“穷教授”的生活。
    为什么大学教授的收入不如商人、企业家、律师甚至中学教师呢?笔者认为,大学教师之所以收入低,被称为“穷教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投入不足,收入分配不公,脑体倒挂严重。要想摘掉大学教师“穷教授”的帽子,最现实可行的办法是加大教育投入,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在严格大学教师准入门槛的同时提高大学教师的工资收入、课时费标准,合理拉开教师间的收入差距,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大学教师队伍中来。据新浪网陈建辉报道,早在2001年,清华、北大就开始大幅度增加教授收入,告别“穷教授”时代。此举吸引了新华社高级记者李希光到清华大学当了一名八级教授。清华、北大的做法告诉我们,大学教授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的收入应该与他们的贡献成正比,我们不但要让他们“富脑袋”,而且要让他们“富钱袋”,从而向社会昭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只有正视大学教师的收入,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才能使大学教师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唯其如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也才有可能实现之日。
作者:刘运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