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庆时评
假如家家都是“环保家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袁鹰) 据报载,春节期间,新疆乌鲁木齐全市共产生生活垃圾17592.5吨,上海产生生活垃圾110453吨。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碎屑和礼品外包装的垃圾量迅速增加,许多制作精美、材质上好的礼品包装物成了让人头疼的“美丽垃圾”,由此产生的碎屑、纸片成为春节生活垃圾的重要源头。
我们每天的人均垃圾产生量达1.5吨,从2004年起,我国生活垃圾产量就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早在2009年,北京市垃圾产量达669吨,若都以填埋方式处理,要占500多亩的土地。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来说,简单的填埋垃圾处理方式已到穷途末路。
    那么,我们能否以理性的态度为垃圾找到更好的出路?笔者想起了2009年《中国日报》上的一则新闻:英格兰格洛斯特郡朗格霍普市,现年53岁的工程师理查德•史特劳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从电视上看到一则废弃塑料袋如何影响海洋生态的新闻后,便决定从此不再增加家中的塑料袋数量。他们严格坚持一套环保生活模式:为了补充电力,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面板;自己种菜,将厨房垃圾用于积肥;重复使用塑料袋,就连废弃的木制马桶垫圈也用来当柴烧。一年下来所产生的垃圾仅够装满一小塑料桶。一家人立下誓言,2010年将实现垃圾“零排放”。被称为英国“最牛环保家庭”。
    由此可以看出,垃圾“零排放”或至少“少排放”是可以做到的。很大一部分垃圾是完全可以避免产生的,很多垃圾是完全可以被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垃圾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选择什么样的处理方式,而在于人们选择什么样的态度以及生活方式。
    英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相信,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垃圾处理市场的成熟,家家争做“环保家庭”,政府、民众和企业形成合力,身边的生活垃圾困顿将不再令人头疼。

作者:袁鹰
相关稿件